第317章 乡试

小说:我要当首付 作者:青史尽成灰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又被称作“秋围”,每次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三三见九,由于期间有两次换场,实际考试是九天七夜,其中的辛酸简直不足与外人道也。

第一场考八股文,三篇四书题,四道五经题,这七道,额不,是三道四书题,三篇文章,就足以决定考生的一生荣辱。至于第二场官场应用文和第三场的策论,则无关紧要。

“科举首重经义,经义首重四书!”唐毅默默叨念着,提着小篮子,找到了自己的号舍。到了号舍前面,他几乎要哭出来。

所有的号舍一律南向,排成一排,长的有上百间,短的有几十间,无一例外,所有号舍只有三面,面向南边的一面洞开,晴天日头晒着,雨天暴雨浇者,绝对是三场考试九天整,风刀霜剑严相逼!

光是缺一面墙也就算了,号舍里面更是小的可怜,长只有六尺不到,高不过五尺出头,宽更是三四尺的样子。

唐毅比划了一下,在里面勉强能站起身,能躺得下。他暗暗松了口气,要是这一次没通过,再过三年,他的个子完全长起来,小小的号舍是绝对装不下的。他的脑中不由得出现了养猪场的画面,一个个狭小的圈舍,每个里面都有一头肥猪,吃了睡睡了吃,等着被屠宰吃肉。

好好的人被当成了牲口,也难怪明朝亡的时候只有一个太监跟着崇祯呢!

“等我掌权的时候,科举考试一定要改,要大改,要让每个考生都有尊严!”唐毅咬牙切齿地发誓。

只是他眼下还没有那个本事,只得乖乖打水,把尘土扫干净。人家还给了两块木板,插在墙上,一块是桌子,一块是椅子。

“总算不用趴在地上写。”唐毅暗自庆幸,他取出了一个小火炉,放上两块银丝竹炭,一点烟火气都没有,放了个小锅,倒一把小米,加满水,没多大一会儿,粥的香气就远远飘出去。

周围号舍的娃正啃着梆硬的干粮,羡慕地哭了。

唐毅也不管羡慕嫉妒恨的目光,等到粥煮的差不多,又掏出了一把牛肉粒扔进去,虽然卖相不好,但至少甜咸适中,营养丰富,配上蜂蜜馒头,也算是一种享受。

唐毅吃饱喝足,又靠着号舍眯了一会儿,日上三竿,他总算醒了过来,才慢悠悠拆开试题,一边研着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审题。

两旁的考生,还有巡逻的士兵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家伙,别人都争分夺秒,唯有他优哉游哉,大家都跌破了眼镜,你当是春游啊,这是乡试,一辈子最重要的考试,你小子保证要后悔!

他们似乎看到了唐毅落榜,嚎啕大哭的凄惨模样,你不是有心思煮粥吗,但愿你每三年煮一次,当一辈子的穷秀才!这帮人恶狠狠地想到,似乎心里的不愉快也消失了,干粮也不是那么难以下咽……

人都说穷秀才,没人说穷举人,盖因为秀才只能算预备士人,除了能给自己免役免粮之外,用处不大,而且每次参加考试花费不少,有破产的可能。事实上很多不善经营的秀才都过的紧巴巴的。

可一旦成为举人那就完全不同了,举人有授官的资格,即便不当官,也有无数人争抢着把田地投献到名下。

更有乡绅财主会主动结亲,总而言之,好处多多,绝对是衣食无忧。正因为如此,读书人对乡试趋之若鹜,就拿南直隶来说,今年参加乡试的就有五六千人,而朝廷分配的名额只有一百。

也就是说,乡试录取的比例只有会试的五分之一不到,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当然了,这个难度只是对某些人来说的,至于小唐同学,则是轻松许多,经过了童子试的磨砺,唐毅已经将前世的应考经验,与八股取士完美融合,沟通任督二脉,打通天地之桥,洗髓易经,不同凡响。

再加上心学的诸位大佬摸顶灌输,简直和吸收了二百年功力的虚竹有的一拼,应付起来驾轻就熟,从容潇洒。

审好了题目之后,挥笔作答,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三道四书题一挥而就。眼看着太阳偏西,也不浪费眼睛,干脆又煮了点粥,晚上要吃的清淡,不放牛肉了,改为一个皮蛋,喝完了一锅粥,倒头就睡,没一会儿呼噜声就起来了。

两旁的考生还在点灯熬油,一个个眼珠酸胀,泪水长流,一副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的模样。

简短洁说,第二天上午把四书题搞定,下午又把五经题解决,到了第三天,把七道题目都抄写完毕,务求没有一丝破绽。

别看乡试是誊录的,但是唐毅坚信,好的习惯会受用终生。

他把一切都弄好了,就等着交卷。

轻松的不只唐毅一个,坐在这一排末尾的一个考生也是如此,他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恰巧三道四书题都做过,简直是如鱼得水,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卷子都答完了。

怎么看怎么高兴,中是一定的,就看能不能抢到解元了,就算考不上解元,也要弄个五魁出来。

这位越坐越觉得无聊,正巧还给发了三支蜡烛,别浪费了。倒霉孩子就把蜡烛点着了,看着摇曳的烛火,喜不自胜。

哪知道一阵风吹来,蜡烛被吹落,恰巧落在了他的卷子上,霎时间火就着了起来,可把这个倒霉蛋吓坏了,又是扑又是打,总算把火灭了,结果卷子只烧得剩下一个角,倒霉孩子简直欲哭无泪。

冲着卷子凝眉瞪眼许久,提起笔在仅剩下一角的卷子上写下了八句诗:“铁马金戈战棘闱,文章有命是耶非。十年未售心犹壮,一赋垂成愿已违。少昊不闻行肃杀,祝融何事逞炎威。飞虹桥畔无消息,输与重帘燕子飞。”

恰巧考官路过此地,一见诗写的有趣,竟然张榜贴了出去。

倒霉蛋凭着诗才一举轰动江南,又过了三年,竟然顺利中举,也算是苦尽甘来……

第一场拿下之后,剩下的两场就无足轻重,唐毅打起精神头,应付完毕,等到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唐毅只剩下一个念头:“果然是万恶的科举考试啊!”

同他一样感慨的还有王二公子,早有马车把他们二位一起接了回去,唐毅到了住处,连衣服都没脱,直接倒头就睡。至于王世懋,更加凄惨,在马车上就打呼噜了,还是家丁把他背进了卧房。

一直睡到了第二天下午,在五脏六腑一阵阵鸣叫声中,唐毅才勉强爬了起来,家人把煮好的八宝粥送来,喝饱了之后,唐毅总算是有了精神,活动了一下浑身的关节。距离阅卷结束,还有半个月时间。

该干点什么呢?

“这还不容易,去秦淮河啊!”王二公子脱口而出,见唐毅神色怪异,也明白了怎么回事,摇了摇头:“算我没说。”

唐毅想了想,突然笑道:“表哥,我有个好玩的点子,你想不想试试。”

“怎么不想。”王世懋好奇笑道,唐毅起身,拉着王世懋,直奔织造局而来。

小太监早就认识唐毅,一看唐公子来了,赶快往里面请,那个孝顺劲别提了,也不怪他如此,要不是唐毅,早在去年的时候,黄锦就折在了票券上面,哪有如今的潇洒。

嘉靖已经下旨意,黄锦做事勤勉,要调回京城,接任司礼监秉笔。对于太监来说,这就相当于入阁拜相,走上人生巅峰,黄锦哪能不高兴啊。

听说唐毅来了,他急匆匆跑过来,拉着唐毅的胳膊,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

“咱家早上就听到喜鹊叫,知道有贵人来访,没想到竟然是唐兄弟赏光,高兴,高兴啊!”

唐毅笑道:“公公太客气了,我听闻您要进京了?”

“是啊,还不是多亏了唐兄弟,这几年东南乱腾,咱家愣是没差宫里的挑费,皇爷恩厚,准许咱家进司礼监。日后啊,唐兄弟有用得着咱家的地方,只管开口,万死不辞。”

“公公高义,就冲您这句话,我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公公,请附耳过来。”

唐毅在黄锦耳边嘟囔了几句话,黄锦的眼睛光华四射,喜得连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哎呦喂,这要是做成,咱家感谢兄弟一辈子!”

黄锦激动地在地上来回走动,让小太监赶快安排,到了第二天,织造局后院的空地上,一丈见方的孔明灯撑了起来。

唐毅点燃了火油,霎时间火苗蹿起,热气升腾,不一会儿孔明灯就鼓得像馒头,小太监一松手,飘飘摇摇,孔明灯就往上飞。

在灯架的下面还挂着一只小黑狗,它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飞起了一人多高,四肢小蹄子不停乱动,汪汪叫嚷。

黄锦瞪着眼睛,看着小东西越飞越高,心里头都乐开了花,突然一阵风袭来,火焰烧到了纸张,小黑狗哀嚎着从天上掉了下来,黄锦的心忽悠一下。

怪叫道:“乖乖,这玩意还有危险啊!”

唐毅翻了翻白眼,心说容易我自己就弄了,何至于找到你。

“黄公公,原理你也看到了,只要找到防火的布,再把孔明灯做得足够大,咱们陛下飞升九天的梦想可就在你的手里实现了,到了那时候……不用我说吧!”

“嗯!”黄锦用力一拍大腿:“咱家就算拼了命,也要弄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司礼监的后院就成了小动物屠宰场,从小猫小狗,一直到小羊小牛,不断被送上天空,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算是弄清楚了让一个人飞起来需要的大小,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防火布料,黄锦已经让人满世界找去了。

就在这时候,紧张的乡试阅卷也就结束了,该放榜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