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孙子是个宝啊,是最像自己的,值得培养,他以后要亲自教导这个孙子。
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废物,不是混迹官场的料儿,他都担心以后陶家要怎么办。
现在好了,老天爷给他送了一个聪慧的小孙子来,他不用担心陶家的未来了。
小师叔微微勾起嘴角,这个结果正是他想要的。
他可不想一直面对只会哭哭啼啼的刘氏,更不想跟后院的一群女人们进行宅斗。
还是跟在陶谦身边好,能够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的信息。
陶谦的动作快速干脆,在小师叔洗好澡换好衣服后,就听说陶谦派人将那个害他的妾侍给拖出去杖毙了。
陶商吓得话不敢说一句,即便陶谦将那个妾侍生的孩子给送回了陶家族地,让其在老家当一个农夫,陶商也不敢说什么,更不敢求情。
这人不过哀伤了两天,便又被其他美妾吸引了。
他后院的那些女人们被这件事情吓住了,此后不敢再后院动手脚害别人的孩子,更不敢去招惹刘氏,刘氏因此在后院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小师叔被陶谦带在身边教养,学到了很多。
陶谦能够成为汉末群雄之一,其本身的能力不俗,身上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小师叔学习。
转眼,十年过去,小师叔已经十四岁了。
陶谦十分满意小师叔的聪慧,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给小师叔的。这时候就该放手了,让小师叔去实践。有他给小师叔做靠山,即便小师叔失败也能够重头再来。
陶谦为小师叔向朝廷讨要了一个官位,是徐州下属琅琊县的县令。
此时汉灵帝还在位,对陶谦挺满意的,陶谦给自己孙子要官位,汉灵帝一下子就允许了。
于是,不过十四的小师叔便成为了一县的县令。
琅琊可是个好地方,这里人杰地灵,卧龙的老家就在这里。
这个时候,卧龙还是个小屁孩,还没有丧父,也还没有跟着叔父外出求学,要不要趁机勾搭一下呢?
小师叔对木车流马挺感兴趣的。
可惜诸葛亮发明的木车流马到底怎么个样子,到了后世已经没有人知晓了。
陶谦给小师叔配了三十个健仆,跟着他一起去琅琊县。
虽然琅琊县就在徐州境内,但一路上并非就是安全的,谁知道有没有黄巾军的余孽藏匿着。
结果,陶谦的担忧还真准了,靠近琅琊县的时候,小师叔一行人真的遭遇了黄巾军的余孽。
这一群黄巾军余孽共有八十多人,比小师叔一行人多了一倍还多。
健仆们看着不是黄巾军的对手,立刻就让马车拉着小师叔逃跑,剩下的人留下来给小师叔殿后。
小师叔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不顾其他人的阻拦,走到了最前面。
“玄少爷,您别再往前了,太危险!”健仆们慌了,如果这位小少爷出了事儿,他们可都活不了了。
小师叔将自己宽大的袖子挽上去,打了两个节,这才开口:“放心,我这些年的武不是白练的。”
第465章 小师叔入三国2
这个时候很重视武力值,武将可是非常吃香的。而哪怕是文官,也会练武。
陶谦都快要六十了,为什么还那么健康?
不就是因为他长期练武吗?
小师叔五岁过后便也开始练武。
陶谦原本看着小孙子娇娇弱弱的,对他习武并不抱太大希望。
没有想到孙子不但文学得好,武也学得好。
别看他瘦小,但一身力气可不小,身手更加灵活,练武还是事半功倍。
陶谦高兴啊,以后孙子文武双全,徐州牧的位置,以后可以放心地交给孙子了。
这些健仆都知道小师叔会武,但并不知道小师叔的武力值有多高。
不是没有听到陶谦常常夸赞自己的孙子有多厉害,但众人都以为陶谦这是在给孙子树名声,并不认为小师叔真有陶谦口中说的那么厉害。
然后,在一众健仆震惊的眼神中,小师叔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武力值有多高。
只见小师叔冲进黄巾军余孽之中,那速度,丢出现了残影。
黄巾军都没有看清楚人,就被小师叔打倒了。
小师叔没有杀掉他们,而是将他们的双臂弄脱了臼,让他们丧失抵抗力。
都是壮劳力,杀了太可惜了,都拉到琅琊县做苦力去。
他到琅琊县可是要大展拳脚搞基建的,劳力越多越好。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将人捆了,带到琅琊县,给小爷我做苦力。”小师叔对着一群傻眼的健仆说道。
健仆们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冲上去,用绳子将人都捆了起来。
小师叔这才过去,一个个地将他们脱臼的手臂给安装好。
小师叔坐上马车,队伍继续前行。
一溜儿的黄巾军余孽被绳子拖在队伍后面。
他们的双脚是自由的,可以行动。
健仆们一边走一边夸赞小师叔的武力值,对小师叔满是敬佩。
小师叔在马车中听到众人的称赞,心道这才哪到哪儿啊。
他现在的武力值,连本身反而万分之一,不,十万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在这个世界,确实已经很厉害了。
想来能够比得过吕布和赵子龙关二爷等一干武将大佬了。
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强的武力值,因为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星辰练体术。
这星辰练体术简直牛逼,便是在游戏世界中,也能够发挥出作用,虽然发挥出来的作用只有其原本的千分之一。
又走了一天时间,小师叔一行人才来到琅琊县。
琅琊县是一个富裕的县城,这里的城墙挺高的,因此护住了城里的百姓,让他们没有遭受黄巾军的祸害,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但是——
看着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人,小师叔默了。
这还叫做过得不错?
身穿破麻衣的老者点头:“不错啊,野菜加上粮食,至少一天能够吃两顿饭,能吃个四分饱。其他地方的人可都羡慕我们呢。”
小师叔闻言叹了口气,这还只是东汉末年,还不到三国战乱的时候,百姓都已经这样了。可想而知进入三国时代,百姓会有多苦。
听闻曹阿瞒还曾经用人肉做军粮?!
小师叔忽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好重。
小师叔将县衙的一干属官叫了过来,对众人道:“我有一些改良庄稼种植的方法,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众属官全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小师叔。
改良田地、增加庄稼收成?
这么一件能博取名声的大好事,他们怎么可能拒绝?
小师叔问道:“县里有多少家铁匠铺?”
只有一个人答了出来:“有三家。”
小师叔记下这个人的名字,许西,这是个可以重用的人。
小师叔拿出几张图纸,递给许西:“你让铁匠照这图纸进行打造。”
许西接过,看了看,看不懂,于是问道:“大人,这些是武器吗?”
武器跟庄稼有什么关系?
小师叔道:“这是农具上要用的配件,改善庄稼种植的第一步是改善农具。”
现在农具的效率实在太低了,小师叔要让农民进行深根细作,必须要有更趁手效率更高的农具才行。
小师叔又让人去找木匠,按照他的图纸制做农具的其他配件。
这几分图纸,众人倒是看明白。
众人的心放下了一半。
听说县里的父母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后,这些人就担心不已,不知道这位父母官会做什么,是不是将琅琊县当成他的玩具而胡乱搞一通,让百姓们民不聊生。
但现在看来,这位小少爷是个有成算有本事的。
不愧是陶大人的孙子。
县衙众人都行动了起来,赶在春耕前,小师叔要的农具全都弄了出来。
小师叔让县衙的人进入每个村子,带着小师叔整理出来的耕种资料,教授给村里的农民们。
百姓们对当官的都是很畏惧的,当官的如何要求,他们就如何做,即使心里有不甘愿,也不敢说出来。
不过听话的结局是好的,到了秋收的时候,每亩田里的粮食都比去年增加了两成。
百姓们开心不已,纷纷感谢县老爷以及县衙里面的一群大人。
县衙中的人听到消息也很开心。
不过小师叔却没有太高兴,才增产两成?
还是得需要改进啊!
可惜番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粮种都还在海外,小师叔根本无法得到。
小师叔回忆在其他世界时种地的一些经验,全都记录下来,交给许西去处理。
许西慎重地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