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内阁六部

小说:明末国贼 作者:三头蛇王

“都给本宫住手,这里是大行皇帝灵柩所在,你们这是要扰了大行皇帝安寝不成?范学士你作为三朝元老,还不上来参拜大行皇帝,”

看着一个个忠心的大臣前仆后继地倒在了几筵殿的正门前,懿安皇后张嫣再也坐不住了,缓缓直起身子,凤目圆睁,脸含怒意地斥责起来,她实在不愿意这些忠于朱明江山的老臣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虽说时下京师被所谓的山东兵给占据了,但是人活着,朱明就有重振朝纲的希望。

“殿下……臣等……有愧啊!”

范景文等本欲一同殉国的大明忠臣对这个两朝皇后还是颇为敬畏的,在张嫣开口后,一个个痛哭涕零地重新拜倒下来。

“马三德你速派人将殿前的尸体清理干净,莫污了先帝清静,尔等若是还想替先帝尽忠,大可返回府邸后再寻短见,但是先帝灵柩在此,尔等再敢血溅宫禁,本帅便以大不敬之罪,诛杀尔等九族。”

张嫣的小心思在李兴之面前是一览无余,其实李兴之同样不想伤害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大明这个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的脊梁。

“哼……!”

范景文和范复粹等人也不是迂腐之辈,张嫣的意思他们也懂,在冷静下来以后,也断了随崇祯殉国的心思,毕竟先帝的子嗣尚在,定王为帝从法理上来讲,也是说的通的,选择自杀,还不如保住有用之身,扶保幼主。

“既然尔等无话可说,那本帅这里有几件事和诸位协商一下,第一条皇帝大行,天子年仅七岁,先帝既有明旨着德王殿下和福王殿下监国辅政,那以后所有朝廷行政事宜必须交由两位殿下处置,待天子成年再还政,第二件事大行皇帝和皇后入陵在即,这谥号拟订也是刻不容缓,此外内阁成员和各部尚书还需重新任免,以示我新朝新规。”

在左右锦衣卫将倪元璐等舍身殉国的官员尸体拖离几筵殿后,李兴之再度开口。

“大都督说的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早定大计才是兴国之道。”

原内阁次辅张四知轰然拜倒,范复粹和范景文二人显然已经得罪了朱由枢和李兴之,他还想努力一把,坐上大明首辅的宝座。

“皇后殿下,臣年老体衰,先帝大行后,身体更是每况愈下,这次入宫实是欲送先帝最后一程,此间事了,还请殿下恩准老夫致仕返乡。”

范复粹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恭恭敬敬地向张嫣叩了三个响头,丝毫没有在意李兴之的条陈。

“首揆年不过六十,新帝年幼,还请首揆看在先帝份上,再看顾新帝几年可好?”

范复粹德高望重,素有直名,这朝廷上忠于朱明的臣子可没多少了,张嫣怎肯放他返乡。

“殿下,臣已垂垂老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老夫霸着这个位置,恐怕德王殿下和李帅不满意,与其在朝堂上碌碌无为,还不如回乡归养,含饴弄孙的好。”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范复粹秉政二十年,经历过无数的政治斗争,心知这个内阁首辅不过是别人的传声筒,哪里肯呆在朝廷受气。

“好了,范先生既然要归家养老,那便回去吧,如今地方不宁,本帅便着马将军抽掉一百锦衣卫护送,不知范老先生意下如何?”

范复粹虽然口口声声痛骂自己和朱由枢是罪藩逆帅,但既已请辞,说明他还是识时务的,李兴之也懒的动手,再者范复粹老家就在山东莱州黄县,只要将其安全送回老家,也不虞他会和孙传庭还有汪乔年等地方督抚勾结,李兴之自然不会为难一个六旬老叟。

“哼……!”

听到李兴之居然一言而决自己致仕之事,范复粹又是不痛不痒的回应了一声,算是将自己致仕之事定了下来。

“首辅既然致仕,那朝廷肯定要选出新的内阁,本帅和德王以及福王殿下此前就有议定,暂定内阁成员六人,原山东巡抚刘理顺本是薛阁老的门生,在山东境内政绩颇丰,本帅南征北讨所需钱粮皆是刘部院筹措,本帅认为他定能胜任朝廷首揆,刘部院,你且将内阁成员名单以及六部九卿的任免通报在场的诸位大臣。”

刘理顺连忙出列,他从山东赶至京师后,李兴之便提出了由他主持内阁的意思,并斟选出了内阁成员以及新朝的各部主要官员。

按李兴之的意思内阁共设六人,原山东巡抚刘理顺出任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大臣;张四知出任建极殿大学士为次辅;原莱州知府宋广坤以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原左都御史李邦华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前任山东巡抚颜继祖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原青州知府孙可望以文渊阁大学士入阁。

这样的任免,其实李兴之就是要将内阁牢牢控制在手中,只有一个李邦明是崇祯朝的老人也是崇祯的死忠,让他入阁也是为了安抚朝廷大臣,安定人心而已。

六部尚书,李兴之也有了明确的任免,六部之中,吏部最重,号称天官,权力上不亚于朝廷宰相,所以李兴之启用了靖北军军情司大使李有才掌吏部;兵部尚书由远在辽东的莱登兵备道鲁良直出任,刑部尚书本来李兴之是属意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出任,结果这孟兆祥适才自戮于几筵殿,所以只能原崇祯朝刑部左侍郎徐应麟出任,这人品格虽然不如孟兆祥,但是较之陈演等奴颜婢膝的人渣却是强上不少,工部尚书,既然范景文没死,想着扶保幼主,李兴之也不介意让他继续在朝,至于礼部尚书,大明惯例由内阁首辅兼任,所以刘理顺义不容辞地承担这这个职司。

有六部,就有九卿,这样的朝廷重臣李兴之不可能从讲武堂那些学了一年不到的学员充数,毕竟大明自建国以来一直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若是靠野蛮的方式将讲武堂学员充入,那就会天下骚然,那些读书人就会认为李兴之拥立的定王政权会掘了他们的根,要想彻底解决八股取士的科场弊端,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将先秦时期儒家提倡的君子六艺重新推广,重树汉人的尚武之风,这个必须要等到定王称制后才能以朝廷的名义下旨。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