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锡兰

雄伟的宝船在广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轻微的颠簸如同踩在沙滩上,从马六甲到达印度洋后,受季风的影响舰队的速度明显加快。

徐灏坐在雕漆椅子上整理一堆散落的文件,相对而言作为最**员他要处理的事情其实少得可怜,无论是指挥船队还是准备册封用的文书及各种赏赐,还是到具体的指挥作战,探访当地风土人情等等,几乎都由他人去负责,这是分工明确的结果,徐灏只负责制定方略,具体细节也都交给参谋和秘书官们。

徐灏做事向来喜欢人尽其才,他不喜揽权也没什么控制欲,除非必要从不干涉沐皙等人,即使是坏的方面。因为他早已过了世界观非黑即白的年龄,任何地方都有剥削和压迫,船队内部同样如此。

出海以来,徐灏并未去如今南亚强国之一的暹罗,自从昔曰蒙古建立了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几乎影响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摧毁了无数国度,而随着四大汗国的衰落,又诞生了无数新的国家,明朝只是其中之一。

暹罗也是如此,蒙古人搅得欧亚大陆天翻地覆,原本中南半岛的霸主缅甸瓦解成三族鼎力的格局;北部是逃避战火从云南等地迁徙过来的傣族,混合了自北宋年间迁来的泰族一个分支,加上一些当地少数民族,形成了新的民族掸族,建立了阿瓦国。

南部是真腊高棉人分支的孟族统治的勃固国,中部则是缅族的东吁国,同时读力的小族小邦数以十计。

话说泰族迁徙到了后世泰国,幸运的躲过了蒙古铁蹄的摧残,因缅甸蒲甘王朝的灭亡和真腊吴哥王朝的衰落,于是趁势崛起,大概比明朝早了十来年建立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阿育陀耶王朝。

泰国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精于政治外交,善于利用外力,不管是大航海殖民时代还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见风使舵的‘巧’,一直免于被外国势力直接占领。

阿育陀耶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大明立国派出使者诏谕各国,遂马上派出了由王子亲自带领的规模庞大的使节团,这令朱元璋非常开心,赐予暹罗国王之印。

短短五年时间,暹罗进贡使团就达十五次之多,有了来自明朝的人员武器以及物资商品的交流,暹罗逐渐走向强盛,此后连年开疆扩土,势力范围扩张到了马六甲。

徐灏这一次警告暹罗非是无因,第一中国的宗主国地位是受到周边所有国家的承认,暹罗没资格做满刺加的宗主国。第二暹罗趁靖难之役袭击过前往马六甲的使团,是以徐灏有意警告并冷落这个最忠心的小弟。

暹罗国王果然很“巧”,柔软身段第一时间低头谢罪,派来宰相大表忠心,徐灏很满意对方的识趣,把礼部准备的暹罗王金印赐予,毕竟暹罗是大明非常重要的贸易属国和重要的补给基地。

进入印度洋的第一站是锡兰,印度洋三面被大陆环绕,东面是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面是印度次大陆和西亚中东等地,西面是黑色的非洲大陆,宛如一个巨大无比的内湖,自古就是各国互相来往的天然通道。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印度洋夏季被顺时针的季风环流,冬季则反之,是以展开风帆顺时而动的话,会很轻松的抵达目的地。所以印度洋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

诸国间舰队、商团、使者、学者、僧侣等东西往来,南北交纵,被当地人称为“繁荣之海”。

中国商人一般很少出马六甲,因通过暹罗能购置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印度洋的贸易航线基本被阿拉伯商人所垄断,很容易遭到围攻和敌视,即使出来最终目的地也是印度,无需再继续前进,除了回族商船以外。

这段旅程可谓是十分惬意,顺着季风一路向西,船员们安逸的欣赏美丽海景,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来往,许多著名国度和城市闻名已久,上上下下无不满怀期待

锡兰国即是后世的斯里兰卡,因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意思是狮子,中国又称其为狮子国,海岛和印度之间只隔着浅浅的海峡,受到文化影响和人口迁徙都极为方便。

印度阿育王推广佛教后,锡兰遂成为最坚定的佛教国家,她也是缅甸暹罗等国佛教的母源国。当年唐朝玄奘大德高僧在印度修行时,专门去过锡兰学习佛法,仅王城方圆百里之内,拥有佛寺数百座,僧侣两万人。

锡兰受到颂扬和平的佛教文明影响至深,但同时因印度人传统的印度教,宗教矛盾也带来了侵略,印度泰米尔人建立的朱罗国曾一度征服了锡兰岛,后来逃亡的僧伽罗人请来三佛齐国的援军,复国成功。

如今泰米尔人依然占据北方,僧伽罗人在南方,南北两国已经僵持了数十年。

晚饭后,徐灏在船上散步,看到礼部官员正在准备一块巨大的石碑,这一路上少说也送出去了十几块,所以他也不以为意,驻足片刻就走了。

上面的文字用汉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三种印度洋一带最通行的语言雕刻,其中泰米尔文是通过印度商人书写的,大概意思就是奉天承运,洪熙皇帝什么的,祈祷两国和平永固,旅人平安云云。

没想到抵达南部加勒港后,官员们很是热情的上岸把石碑竖立起来,吸引了很多商人百姓围观,这引起了国王亚烈苦奈尔的不满。

徐灏和官员明显犯了外交上的疏忽,也是这一路太过顺利的原因,没有认真考察当地形式。

南北两国处于敌对之中,僧伽罗人是最虔诚的佛教徒,而亚烈苦奈尔却不怎么信佛,和印度人一样是个多神论者,因此受到了国民的质疑。

眼下亚烈苦奈尔处于内忧外患的压力下,神经变得非常敏感,认为大明支持泰米尔人,是以拒绝明朝官员前往王城。

这和历史上郑和的遭遇一模一样,毕竟礼节都是一样的,徐灏不可能改变礼部,只能说他出西洋遇到了国际环境和历史上基本相同。

不过到底时间上是不同的,苦于没钱扩招军队的亚烈苦柰尔最近想钱想疯了,郑和是回航时被他攻击,现在则是迫不及待的准备直接动手了。

第二天锡兰官员前来说国王又同意了,徐灏没有怀疑,但出于一向的谨慎,留下沐皙镇守船队,他点了四千人和姚广孝一起出发。

这次他带的是嫡系辽东军,从上到下都是经历了靖难之役,后来都毕业于大连军校,堪称百战精锐,留下了那一万建立了功勋荣耀的海军近卫军。

清晨,身穿红色军装头戴熊皮军帽的五百骑兵驰骋在丛林间,徐灏骑着马走在前方,左右是骑马的五百亲卫,中间是姚广孝等官员和两千精神奕奕的辽东步兵,后面是八百辎重兵的车队,车上装着数十门火炮以及营帐粮草。

殿后的则是随军牧民和二百骑士,驮着备用干草和牛羊群。走过丛林来到开阔的平川,今天晴空万里,清风徐徐的从海上吹来,阳光照射着火枪上的矛刺熠熠生辉,田野上盛开着漫山遍野的烂漫鲜花。

士兵们心情愉悦,簇拥着代表着天子的黄罗伞,高举各自的军旗和团旗。徐灏也很是兴奋,允许部下在平原上**展开。

鼓手和号手行进在队伍的前方,军鼓咚咚的打着鼓点,歌声回荡在天地间。

“风从龙,云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徐灏听到兄弟们唱起了令人激扬的军歌,不禁热血沸腾,情不自禁的跟着唱道:“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这是一首当年红巾军的军歌,各地起义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歌前仆后继,不惜抛家舍命也要和鞑子血战到底,把蒙古人从中原赶回了草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歌声响彻了整个华夏大地。

也不知反复唱了多少遍,徐灏早已撒落缰绳,目光迷醉的望着天空,这一刻除了满怀豪情,也越发的思念起亲人来。

由辽东汉人唱起的军歌别有一番滋味,融合了东北的忧郁和苍茫,骑士们使劲拍打着胸膛,士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汇成强力的节拍,粗犷而悲凉,豪爽而热血,就如关外厚重的黑土地一样。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人头随着乐曲的节奏在扭动,很快就连这陌生的草原都像被乐曲的旋律所感染,她合着人的脚步,马的踹踏,旗幡的飘舞,在震颤中起伏。

受惊的鸟群从树林中飞起,在队伍的前面凌空振翼,宛若一支空中飞兵。

走了半天,徐灏胯下的坐骑是当年燕王赠送那匹汗血马的后裔,隐隐不安的嘶鸣,他手里拿着镀金权杖,穿过鸟语花香的草原,发觉锡兰官员引导的道路越走越荒僻,两侧是峡谷间的石壁,目光所及哪有什么王城的影子?

徐灏不动声色的给亲卫使了个眼色,很快最前方的骑士返回,目光不善的包围了锡兰官员。

轰隆几声沉闷的声响隐约传来,殿后的骑士狂奔而来叫道:“启禀都督,山路被伏兵砍倒大树堵住了道路。”

徐灏面沉似水,当机立断的下令道:“不说实话者斩。”

随着两颗血淋漓的人头滚落,有官员立时道出了实情,国王下令命一万锡兰军队在前方险要地带设下了埋伏,同时派出四万大军从大路直奔港口,要突袭抢占大明船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