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朱温,尚还不知道倘若真要对李天衢动手,针对着他部署下的一系列计划也将立刻被启用。可是朱温杀败李克用,又将河中纳入治下,如今在天下各处割据藩镇当中实力的确已是独占鳌头。
而朱温之所以能迅速兼并西北诸镇,在他身后,那个素不喜兵事,但的确有王佐才干的首席谋臣敬翔处理后方政事,梳理诸处归从藩镇各级官署人员配置,而且以其治世之才迅速稳定地方,的确也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随着朱温的愈发强势,首先感受到莫大压力的,则是刚刚灭亡东川节度使顾彦晖,而一统两川之地的王建。他立刻发兵又控扼住入蜀要道,毕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朱温再是兵强马壮,倘若真是得陇望蜀,往西面打也必定是举步维艰,也极有可能徒然损兵折将。
就算朱温又挟制李晔加封王建为西平王,人家可也绝非是好糊弄的主,该受封便受封,对朱温派遣来的使臣也甚是礼遇,但是派兵控制封死入蜀要隘,也丝毫不曾放松警惕。派使臣,你可以来,但是入蜀的险关栈道上倘若发现有梁军出没,也必定会往死里招呼......
你朱全忠和老子耍弄心机,好像谁不会玩心眼似的。
可是就算朱温短期内对王建无可奈何,可是近在眼前,他还有一大块可以吞并的藩镇疆土。泰宁军兖州瑕丘这边,李天衢很快也得知西面传来的战报,那块被朱温盯上的目标下辖的藩镇牙兵当真不堪一战,节度使硬撑不了多久,不敌朱温麾下精锐部众的猛攻,已然丢了地盘,然而他以轻舟奔逃,这一路下来,却是主动前来投奔李天衢......
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由他掌控的势力败亡也必原本的轨迹要早了很多年。毕竟朱温急于称帝,要尽快扩张领土。可是李天衢统掌数处藩镇同样兵多将广,一段时期内取之不易,而连续兼并下西北诸藩,等到朱温再回过头来,便发现眼下尚由赵匡凝统领的地盘,不但领土相对广阔,偏偏又很容易打......
更何况?这小子最不识抬举,口口声声没事总是宣扬扶唐忠于皇上?朱温心说孤看你不顺眼也已经很久了。
而逃亡而来的赵匡凝被接引着赶赴兖州?待李天衢亲自与他会面之际,就见这个自家基业被他人夺了去的节度使的确如史载那般?生得相貌雄奇,只不过他满面的苦大仇深...甫一见到李天衢时?虽然以后只得寄人篱下?然而赵匡凝拱手施礼?道了声“多谢节帅收容”,可从神情看起来也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殷切,那副神情就好像是在说:
你肯收留我,先谢谢了啊。至于怎么安顿我?你看着办就好了......
李天衢回礼安抚?却也不住的挠了挠头。对于唐末五代割据一方的藩镇君主,李天衢自问凭着自己对史载的了解,差不多也能大致揣度得清很多人的为人秉性,可是眼前的赵匡凝...李天衢觉得这个人很有个性?是因为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虽说比起原本的轨迹他一方势力败亡的要早,可是听闻赵匡凝与自家兄弟奔逃时失散?其弟赵匡明往西面逃入了蜀地。而赵匡凝也是按本来的轨迹先是朝着扬州广陵的方向逃,只不过如今淮南军治所没有为杨行密掌控,却是落入了李天衢手中,所以他辗转一番,这倒投至兖州瑕丘这里来。
而赵匡凝的父亲赵德諲早年可是跟着吃人大魔王秦宗权麾下将领,四处劫掠侵攻,这才占下了山南东道藩镇。而后秦宗权眼见败亡,赵德諲遂归降于朱温,大概也可以算是宣武军的附庸势力。可赵匡凝不但喜读诗书、极好学问,更是以唐廷忠臣自居,屡屡给朱温找不痛快。
按史载的话,李克用麾下将领李承嗣、史俨陷在杨行密那里,打算经过赵匡凝掌管的领地借路山南东道,可如此一来,也免不了要经过朱温势力要害所在的宣武军...赵匡凝立刻遭受梁军讨伐,骇得请求和解,朱温饶了他这一次,结果弑杀皇帝李晔之后,赵匡凝的战略处境明明受到梁军的军事威胁最大,他却又痛哭流涕的对着使臣来了句“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
怎么招?这还要在我眼皮底下搞事?
朱温遂再也不打算保留这一方附属势力,直接出兵吞了山南东道。赵匡凝也就只得往东奔逃,好歹杨行密与朱温也是势如水火,眼见赵匡凝被自己的死敌对头多了基业,待他也甚是敬重礼遇,本来赵匡凝却是消停低调些,起码有南吴做靠山这辈子大概也能得个善终。
结果赵匡凝又不知是何缘故,在杨行密之子杨渥设宴欢饮,并吃他喜食的青梅之际,赵匡凝当面就怼了句“勿多食,发小儿热”......
杨行密长子杨渥,为人骄奢蛮横,而且生平看得最不顺眼的就是倚老卖老,所以与追随自己老子打下江山的老资历勋臣关系相处的十分不睦。结果个寄人篱下的外来户直言他是小儿...杨渥还不得炸毛?结果赵匡凝被贬至别处,后来他却看不惯徐温独揽大权架空了杨家,竟然又来劲了,而意欲有所作为,终究也免不得被诛杀的下场......
这哥们,实在是太有个性了。亦或者说,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为人秉性执拗,但无论怎么说,赵匡凝明显也不是建业争霸的雄主,可能人家本来也就不想当。
李天衢心中念着,很快的便瞧见赵匡凝仍旧肃手恭立,静静的朝着这边打量过来...李天衢轻轻一咳,随即便道:
“赵节帅,你我都是统掌一方藩镇的节度使,我当然也会厚待。而依赵节帅之意,若不愿闲赋,又打算司掌何等职事?”
赵匡凝听罢却微微皱眉,随即叹声说道:“赵某流离转徙,是丧家之人,幸蒙李节帅收容,又怎敢奢求?但有甚闲差,全由节帅做主便是。”
得,还是那句话。怎么安顿我,你就看着办么...李天衢也不住摇头莞尔,寻思片刻后,他又道:
“啊,是了,曾听闻赵兄最喜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我也正于治下开设书院,广开进守典藏之路,其中校勘整理、刻印装帧、誊录编辑、记录收藏等诸多事宜,随着日后规模愈大,也须有能人专门打理......”
嗯!?
本来满面愁苦的赵匡凝闻言顿时双眼放光,山南东道藩镇不保,朱温不会再容他几次,而已经出兵夺了他的地盘,这固然让赵匡凝万般不舍。然而让他这个唐末五代藏书家更肉疼难受的,是己方势力败的实在太快,而追兵甚急,所以不便携带一应家私,所以府第内费尽心血收藏的数千卷典籍只怕都要落到梁军手里。赵匡凝直感心头滴血,这些时日倍感可惜,所以今日面见李天衢仍是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然而此刻赵匡凝神情就好像是瞧见了最新奇玩具的孩童,他又听李天衢继而说道:
“...而淄青军节帅王师范素来与我交好,他笃好儒术,于青州治所开置学馆,延置儒士,藏书至万卷,聘请学子专门整理与掌管图书。我治下泰宁军与淄青军来往方便,赵兄若是有意,闲暇时也可至青州学馆书院前往拜请借阅,呵呵...赵兄与王师范都是爱书才子,想必性情契合,只不过赵兄本为一方节度,如此任命,只怕怠慢了你......”
赵匡凝一听这话立马急了,连忙表态的来回摆手,随即又十分激动的朝着李天衢施大礼表态道:
“不屈才!不怠慢!赵某本蒙节帅收容,恩情铭感五内,如今又得如此任用...微臣...拜谢主公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