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周国民在县城的邮局里上班,专门负责向各个单位送报纸,邮局专门配了一辆后座挎着包的自行车。
那时吃公家饭的都被称作“铁饭碗”,周国民是邮电学校毕业的,虽说是中专毕业,可是专业非常好。论起来,普通的本科生也是不如他学的专业好分配的。
三婶宋明丽本就是城里人,本科念的是师范专业,毕业分配到了县城的重点中学英明中学,那时候教师待遇不算太高。她拿的工资远不如周国民,可是女人有文化有工作在那时候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家中其他兄弟妯娌都对宋明丽高看一眼。
宋明丽倒不至于看不起农村人,但是仍然有一种自然的优越感。
她很会做人,在乡下老家里绝不拿捏着城里人的架势处处帮着做些事情。
沈华凤和赵玉珍对她不是没有点想法的,同为周家媳妇,宋明丽处处高出一头谁心里也不是那么痛快的。但是,大场面上宋明丽很舍得花钱撑场面,让她俩说不任何话来。
不拿远的就说近的,宋明丽给孩子们压岁钱都是五块五块的给,几家加起来共八个孩子,这一番给下来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教师的一月工资也不过四十多块。
可宋明丽掏钱时笑容可掬,眼都不眨一下,沈华凤和赵玉珍虽也给了周志远五块钱压岁钱,可是老三家就这么一个宝贝蛋,算起来,自家都占了不少便宜。因此,在一起吃饭沈华凤和赵玉珍对着宋明丽不自主的笑脸多了不少。
新年时节,吃饭是挨家转着吃的,终于轮到城里的周国民家了。
县城离周小云家大概四五十里路,骑自行车得一个多小时。好在姑父家有三轮车,开着半小时也就到了。
一路上,不大的三轮车坐满了周家人,吴有德开着车不算,车上共计周国富、沈华凤、周国强、赵玉珍和周芳五个大人,孩子共八个。这时候,周国强和赵玉珍总算冒出点自家孩子太多了的感慨,八个孩子里自己家的可就占了一半。
孩子们见要进县城都很兴奋,一个个小脑瓜争先恐后的朝车外面张望。先是经过一些庄稼地,到后来,路越来越宽敞,视野里开始出现了店铺街道,终于到县城了。
周国民家住在邮局发的宿舍楼里,三室一厅的房子被勤快的奶奶收拾得干净整洁。九十多平方的房子一家四口住了挺宽敞,可是这么多人一进立刻显得拥挤了。
宋明丽和奶奶在忙着做菜,客厅里摆了张大桌子,厨房里还准备了张小方桌给孩子们坐。
在城里吃饭,每个人都稍有些拘束不像在乡下那样大声喧哗,吃饭速度快了不少。
吃完后,大人们在一起说话,孩子们到旁边玩耍。周志远在自己的地盘上神奇了不少,带着大宝他们出门玩去了。
周小云前生来三叔家的次数寥寥可数,记忆早有些模糊。
这时细细打量,发现这时的房子结构都是方方正正的谈不上什么装潢,屋里是水泥磨子地平墙上涂的白白的,非常简单。
不过,周国民在邮局上班家里到处是杂志报纸,而且宋明丽是语文教师书架上堆满了作文书和故事书,这让周小云如获至宝地随手拿起了一本作文书看了起来。
周小霞和周小云在一起待得有些不耐烦,怂恿着:“大丫,咱们难得来一趟城里,也出去转一转吧。海子他们早就出去玩了,我们去找他们吧!”
周小云本不太想去,后来一想自己还想去买些东西,也就点头同意了。
二丫太小就在赵玉珍腿上呆着,周小霞和周小云、吴梅三个女孩子一起出了门。
等出了门口一看,周志远、大宝他们几个男孩子正在空地上放鞭呢。
女孩子谁也不愿意玩这种危险游戏,周小霞和吴梅都不肯过去。
周小云趁机说:“我们三人去前面的街上逛一逛吧,买点头花戴一戴,反正身上都有钱。”
周小霞最爱美,赞成道:“成,咱们几人去买漂亮的头绳和头花去。”
吴梅有些犹豫:“可是,这地方我们都不大熟悉呀,别找不着回来。”
周小云劝她:“怎么可能找不着回来呢?你看,就沿着路走也没有路口,回来时也就顺着路走不就成了。再说,小霞姐都十岁了,她肯定认识路。”
被点名的周小霞立刻昂首挺胸作出“我是大人”的样子,吴梅禁不住劝的再说也想去转转就跟着去了。
街道二面都是商铺,有卖衣服的有卖鞋子的有卖干果食品的有卖文具百货的,周小霞和吴梅被一个摆满头花皮筋发卡的摊子吸引住了,在摊子前东挑西捡的讨论的不亦乐乎。
周小云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她吩咐周小霞和吴梅在原地等她一会儿就向着店门走去。
其实也不用她嘱咐,周小霞试试这个戴戴那个,吴梅看看这个望望那个,两人哪还舍得走。
周小云进去的这家店专门卖笔墨纸砚,老板是个年轻的男人,正低头在算账。见客人进门带笑迎了上去,等看清来人心里不由嘀咕起来:这哪家的孩子大新年的也不看好了跑到卖毛笔墨汁的店里来玩。
那个刚到柜台高的小女孩清晰地生意传进老板的耳朵里:“老板,我要买两支毛笔,再来两瓶好些的墨汁,把毛边纸也拿一叠给我。”
直到生意做完了钱收到手了,老板都有些晕乎乎的,这世道真是奇怪,什么时候几岁的孩子也买这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