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仁义道德,忠君爱国,包括经史文章在内,这是越千秋之前用各种鹤鸣轩出品的诗文集子,勾搭骗回来的武英馆教授们负责的专业。
而乔装打扮,隐秘作战,暗文密码往来,包括北燕语之类的“外语”,那就是越千秋从之前出使北燕的使团里挖过来的那些专业人才负责的范畴。
现在,第一类科目的成果尚未来得及检验,第二种科目的实践时间,却已经到来。
尽管不是亲自上阵和人正面硬扛,但既然三司都还没能抓住秋狩司的狐狸尾巴——说一句更不好听的,是不是秋狩司主使的都还不知道——因此武英馆的少年们也就精神抖擞地去开始了他们的牵制任务,或者说造谣大业了。
摇身一变的他们或书生、或小贩、或酒徒、或茶客……反正就如同一把豆子洒在偌大的金陵城中分散开来,无时不刻变幻面目,把他们之前的那种猜测给一股脑儿倒了出去。民间本来就喜欢热议各种事件,这就如同火上浇油一般,把百姓们八卦的热情也都勾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京城各种人群议论的最大话题之一,无非就是,你觉得楼英长会在哪闹事?
一连几天,越千秋都笑眯眯拖了周霁月乔装打扮优哉游哉漫步市井,检验小伙伴们造谣成果,最终觉得大开眼界,充分见识到了主观能动性发动后的结果。相比简单的造谣,他甚至发现了很多花样翻新的手段,从相对简单的双簧,到相对复杂的现场目击,总之应有尽有。
他甚至被周霁月埋怨,这样乱来一气,日后会不会带坏了一堆人。
为此,越千秋回答得异常坦然:“反正现在进武英馆的人,都是三司重点考察名单上的对象,以后都会得到相应的重用,自然而然也就会被人监视,大家少不得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再说,有了今日的前车之鉴,以后谁要是还想这么干,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于是,在这几天时间里,越千秋一面巡视小伙伴们散布谣言的成果,一面去三司分别打听了一下劫法场事件最新进展,包括对那三家官员府邸啃硬骨头的成果,甚至还得回去武英馆给某些不够灵活的人单独辅导,往往是晚上回家见过平安公主和越老太爷后倒头就睡。
也正因为如此,正月十八那天家里春宴办得怎么样,皇帝派陈五两传旨又闹出了点什么风波,他完全不知道——亲近的人不想告诉他,不亲近的人正在自己纠结。而因为相关当事人都被禁口,市井之中并未开始流传,这就更加杜绝了他最后一个知情的渠道。
这一天,越千秋一改前几天的鬼鬼祟祟变装易服,一身往日最常见的行头,把徐浩和安人青还有几个伴当全都带在了身边,前呼后拥地再次上了街。果然,托他往日里在金陵城常常招摇过市的福,他在闹市区域没晃悠多久,就被人认了出来。
若是平时,顶多也就是有些人在路边指指点点围观,此时此刻,竟是呼啦啦有七八个人涌上了前拦住马头。正当吓了一跳的徐浩连忙上前阻拦的时候,其中一个嗓门大的就大声嚷嚷道:“九公子,听说尊师严将军掌管玄龙司,秋狩司副使楼英长潜入金陵,他知道不知道!”
一听这问话,再一看人,越千秋心底着实乐开了花。不得不说,小猴子的易容术也已经高到了一定境界,此时跳出来竟丝毫看不出那真正的形象,连身高都比真人高出了将近两寸。
情知各种各样的传言在街头巷尾发酵多日,只要这么一闹腾,足够让更多的好事者完全把这事情当真,他自然很满意。然而,他那张脸却绷得死紧,甚至连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
“你问的乃是朝廷机密,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这样的官方辞令显然不能满足被各种各样的推测给狂轰滥炸的人们。眼见刚刚这问话的人并没有招来呵斥和责骂,立时有真正大胆的人也站出来问道:“九公子说无可奉告,那么意思就是真的有?这几年秋狩司一再挑事闹事,朝廷就对他们没办法吗?”
越千秋自然不想看到有人因此而质疑到朝廷或者三司无能,当下就呵呵一笑,信心十足地说:“朝廷自然不会坐视。但要我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既然如此关心国事,那么与其在私底下各自议论,还不如擦亮眼睛,盯住每一个可疑的人!当金陵城里人人都相当于玄龙司校尉时,秋狩司再难有作为!”
他不指望金陵百姓有朝阳区群众的能耐,但只要能够充分牵制住相关各方,那幕后主使者不说寸步难行,要做点什么却会难上加难!
果然,他此话一出,不论是好事者,还是纯粹看热闹的,瞬间议论纷纷。
而面对这众口纷纭的场面,越千秋举手压了压,见众人很快安静了下来,他就神采飞扬地说:“玄龙司也好,总捕司和武德司也罢,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在如今这等关键时刻还是合起来一同办事的,大家如果要举发,上任何地方都行。但这一次三司任务繁重,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捕风捉影,听信谣言,而是悄悄观察,拿到切实的证据。”
越千秋说着就提高了声音:“我可有言在先,贸然去三司举发而提不出实证的,那是诬告。但只要大家提出的是实证,届时查证属实,那自然少不得论功行赏。这不是玄龙司或者武德司又或者总捕司和北燕秋狩司的较量,是我大吴和北燕的较量。所以,拜托大家了!如果真的能查个水落石出,大家都是功臣!”
在金陵城里,越九公子一贯是强势的代名词,可此时此刻越千秋说完之后在马上客客气气躬身为礼,没有半点往日的凌人气势,显得诚挚万分,因此围观人群在片刻的沉寂过后,顿时爆发出了一阵叫好。
就连跟在越千秋身后,心知肚明这把戏的徐浩和安人青,也觉得他这番话实在是很漂亮。
光用国之大义来压人,自然是空口说白话;而光是论功行赏来利诱,也容易被人指摘。双管齐下,不论是哪个官员,甚至最擅长挑人刺的御史,面对越千秋这番言语也只能折戟。
你怎么指摘他?国与国的敌对和战争,本来就是匹夫有责,谁都可能上战场!至于会不会有人去某些达官显贵那儿堵门窥伺……呵呵,平民百姓又不可能爬你家墙头,如果你真的被人抓出把柄来,说得轻点儿当然是你自己立身不正,说得重,那自然是你图谋不轨!
当越千秋策马离开,匆匆去玄龙司找严诩打探消息时,他在人前说的这么一番话在有心人的使劲散布之下,一传十,十传百,顿时成了人尽皆知的秘密。
于是,在之前那些谣言中被提到的个人或者家族或者其他势力,不消说立马万众瞩目,就连天巧阁的云丰师兄弟三人也不例外。
三个人早就得到了越千秋的提醒,对此颇有心理准备,事先就已经采取了行动。三个人一点都没有因为避嫌就躲在武英馆里不出来的意思,每日里全都是大大方方出现在人前,甚至早出晚归,在一家有名的茶馆中一坐就是好几天。
在众多小心监视的目光下,云丰甚至直言不讳地拍桌子说:“我倒要看看,我们就这么坐在这儿,秋狩司的人敢怎么来蛊惑我们!”
有越千秋保证加托底的他们师兄弟三个敢这般大大咧咧,可其他人那就叫苦不迭了。尤其是在得知此次劫法场事件后,立刻打算彼此串联好好闹腾一场,设法打一个漂亮翻身仗的人们,那更是难受到了极点。
元宵节那天在玄刀堂发难不成却被气得昏厥过去,然后被越影亲自“护送”回到裴家别院的裴旭,自然而然就是最恼火的一个。
虽说还不至于被气得小中风,可裴旭本来就已经卧病在床,当暂时执掌家务的堂弟在面前吞吞吐吐地说,别院从正门到后门再到侧门边门,甚至每一处围墙外头,都有明目张胆死死盯着的人,别说去联络谁,就连正常进出也会受到严密监视,他顿时气得用拳头砸床板。
“金陵城里什么时候出过劫法场这样的奇闻,三司还有功夫来盯我裴家?”
“不是三司的人。”裴旭那堂弟说到这里,脸色更加难看了,“大哥,是越千秋在街头放出话来,金陵城如今不少闲汉为了建功立业,因为街头流言说楼英长会和……会和我们勾结,所以纷纷三五成群地盯着……”
这话还没说完,裴旭就气得差点噎死,顿时抠着喉咙一阵惊天动地的死咳,仿佛前几天不是因为激动气急过度而险些爆了脑血管,而是得了肺痨……
当他终于在漱盂中吐尽了刚刚积压在喉咙口的痰,发现里头赫然有几团乌黑的淤血时,他登时变了脸色。出身世家的他仕途顺利,只比余建中大几岁,如今也就是五十有三,按照擅长养身的裴家人那活法,大多能活到六七十,可眼下的状况却让他又灰心,又痛心。
“这分明是那越千秋的诡计!你去,找人在街头散布流言,就说他勾结天巧阁的人劫法场演戏……”
话还没说完,裴旭就看到了堂弟那满脸苦色,当即醒悟到自己这话根本不通,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镇定心神说:“必定是越千秋生怕天巧阁被牵涉到劫法场之事,由此祸及到其他武林各派,到时候朝中那些原本就反对重修武品录的大臣群起攻之。”
见这一次堂弟连连点头,他就冷冷说道:“这天底下又不是只有越千秋才知道混淆视听!你派几个人出去联络一下,让他们也放出相应消息……”
这一次,话没说完的他自己就停了下来,一时不禁气得面色发黑。没错,他是看穿了越千秋是混淆视听,可那又怎么样?越千秋早下手一步,放出了无数风声,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对劫法场之事发难的朝中文武大臣,然后又发动金陵百姓的力量展开监视。
就如同刚刚堂弟说的,只要人一踏出这座别院,只怕后头就会跟上不止一条尾巴。就算甩掉了,回头只要有人在市井之中放话说看到裴家别院的人鬼鬼祟祟,只怕家里附近那些窥伺者会陡然大增,谁都想从已经没了牙齿的裴氏身上啃下一块肉,由此建功立业。
裴旭再次愤恨地握拳砸着身下的床板,随即颓然叹气道:“罢了,关紧大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等这一阵风头过去之后吧!”
不只是裴家因为这轰轰烈烈的全民战争而束手束脚,那些动作快参了三司一本的官员发现自己转眼间成了被秋狩司挑唆的笨蛋,而摩拳擦掌准备看风色串联攻击的人们,则成了受到秋狩司蛊惑,打算在金陵挑起内乱的图谋不轨之辈。
一时间,众多被点名的人家门外,全都多了好几双群众的眼睛。
对于外头的风风雨雨,宫中的皇帝始终没有任何举动,仿佛金陵城中那场震惊内外的劫法场事件没发生过一般,仿佛那沸沸扬扬的传言都是假的。这一天,当他照旧在殿内翻阅奏本时,就只听外头传来了一个压低嗓门的声音:“皇上,英王殿下来了。”
除非皇帝特意吩咐,否则在通报这样一声过后,小胖子就能毫无顾忌地直接进去,可这一次,他却特意赏了那通报的内侍两个银钱,等确定皇帝心情不错,他就昂首阔步大步入内。
等行过礼,他就抬起头说:“父皇,自从劫法场事件过后,金陵城中因为秋狩司作祟,众口纷纭,乌烟瘴气,崇明远离父母一个人住在嘉王府,之前又伤势未愈,心结未解,万一再听到些什么风声胡思乱想,那就不好了。”
皇帝不置可否,似笑非笑地打量了一会大胖儿子,这才沉声问道:“那你的意思是,朕多派些可靠的人去那儿保护,免得人惊扰了他?”
“当然不!”见皇帝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提议,小胖子竟是生出了几分说不出的自得。他挺起胸膛,掷地有声地说,“依儿臣愚见,不如把他接进宫来好好调养!”
皇帝在微微一愣后,不禁哈哈大笑,竟是欣然点头道:“好,就依你!只不过,既然是你提出的,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回头若是接不来人,那可唯你是问!”
小胖子登时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就立下了军令状:“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