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民团,民团

小说:明末大权臣 作者:七甲兵

第二日清晨,当李吴山带着几个民兵去土地庙缉拿“妖言惑众”的吴瞎子之时,才惊讶的发现吴瞎子已经死了。

破败的土地庙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火,被烧成焦炭的吴瞎子仰面朝天的躺着,那尊塌了半边的土地公神像刚巧不巧的砸在他的身上。

吴瞎子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烧死的还是被砸死的?谁也不清楚。

根据一些乡民的估计,肯定是吴瞎子喝醉了酒,无意中踢翻了香火案,这才引发火灾。慌乱中又撞翻了神像,被神像砸了个半死最终葬身火海,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意外。

还有些敏感的乡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天罚。

吴瞎子整日里散布“十八孩儿掌神兵,泥潭之中跃大鲸”的谶语。漫天神佛恼怒他泄露天机,这才勾走了他的性命。要不然的话,那尊神像怎么会那么准确的砸在他的身上呢?

意外也好,天罚也罢,总之就是一句话:吴瞎子死了。

在这样的年月里,饿死在县城里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谁还会在乎一个老神棍的死活?

作为本地的富户,本着积德行善的原则,在给县衙送去“吴瞎子意外横死”的消息之后,李吴山出钱置办了一零薄棺,将吴瞎子安葬在土地庙之后的山坡上,还让六斤他们几个孩子在坟前给吴瞎子立了一块薄薄的木碑……

李大老爷愿意出钱安葬非亲非故的吴瞎子,自然是因为他心眼儿好,这绝对是桩积阴德的善行,引得乡民广为传颂,李大善人的名号更加响亮!

这事儿就好像春日里的薄雾一般,很快就烟消云散,再也没有人记得了。

原以为“谶语”事件已经结束,再也不会有他提起,但没过多久就又出现了一桩更加神秘的事件: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有才从青泥河中钓起一尾青鳞大黄鱼,拿回家去之后赫然发现鱼腹当中竟然有一卷帛书,书上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儿。找人识字儿的看过之后才知道帛书上写的是:十八孩子掌神兵,泥潭之中跃大鲸!

原本还有人以为这句所谓的谶语是吴瞎子编派出来的鬼话,现如今吴瞎子坟头上的草都三尺高了,谶言竟然又一次出现,顿时众说纷纭舆论滔天。

“说不准这真的就是天意呢。”

“这叫啥?这叫黄龙出水天书现世,这世道啊……怕是不得安稳了。”

“那十八孩儿分明就是在说一个姓李的人,难不成说的就是李闯?”

“屁的李闯,吴瞎子活着的时候就辟谣过了,说李闯命浅福薄,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气运,这个姓李的另有其人……”

“说来还真是奇怪呢,白毛狐仙出现在咱们大旗庄,出水的黄龙也在大旗庄,难不成谶语中中说的那个姓李的就在咱们大旗庄?”

大旗庄的乡亲多是国朝初年从山西迁过来的移民,多聚族而居,只有一家的姓李的,就是李吴山李大老爷了。

但若是说李大老爷就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又实在难以取信于人。毕竟李吴山不过是个乡下土财主,若说他能改天换地,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这种事情本就是虚无缥缈,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猜测和五花八门的引申,自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却在乡民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天气,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和谶语有关的谣言大家都不要信,也不要传,要不然的话县里一定会治你们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关键时刻,李吴山主动站了出来,公开表示谣言不可信。

“禁则佳”是千古不亘的道理,越是官方明令禁止的东西,就越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民间也就传扬的更厉害。有些人甚至觉得谶言中说的那头“大鲸”很有可能就是李吴山李老爷,只是现在时机未到,暂时看不出来罢了。

开创国朝的太祖洪武皇帝,年轻的时候做过放牛娃、乞丐,还当过小和尚,后来不照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煌煌大明的嘛。李吴山李老爷的出身可比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高多了,说不准以后也能开创出一番局面呢。

不论外界的谣言传的多么厉害,李吴山却始终不为所动,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来训练民团。

这个时候的民团早已今非昔比,已经拥有了五个齐装满员的大队,正式成员超过六百人。除了“甲”“乙”“丙”三队都是大旗庄本乡本土的村民之外,其他三个大队则全都是外乡人。

所谓的外乡人,其实就是附近几个村落的民众而已,彼此相聚并不遥远,全都属于“沿河十三庄”的范畴之内,可以算是大旗庄的近邻。

说起“沿河十三庄”,就得先说说大旗庄一带的地理形势了。

青泥河是桑干河的支流之一,是附近这一带唯一的地表水源。流经大旗庄之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弯,形成一个倒置的“u”字型河湾。河湾之内总共有十三个村落,而且每个村落当有一个“庄”字,故而得名。

这十三个村庄有大有小,规模最大的大旗庄、大王庄差不多有千把人口,小王庄、张家庄那样的袖珍型村落则只有三几十户人家。十三个村落的百姓们沿河而居,全都聚拢在青泥河的河湾之内,彼此鸡犬之声相闻多有往来。比如说孙家庄和大旗庄之间仅仅只隔着一道土岭子,那边有人骂大街这边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除了村落的名字不同之外,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同村人”了。

李吴山李老爷在大旗庄办民团募民兵,给出的待遇极是丰厚,各村各庄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加入,让民团的规模再一次急剧膨胀。

和大旗庄的乡亲们一样,大家如此热心的加入民团,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讨生活过日子。

李老爷给民兵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与其打短工做苦力,还不如直接给李老爷当民兵来的爽利,有吃有喝还有谷子和盐巴,若是能够成为一等兵,不仅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月份前,冬夏季节还有补助,这么美滋滋的营生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哩。

辛辛苦苦的给地主家扛长活打短工,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斗粮,就算是再怎么愚笨之人,也能算出民兵的好处来。

当民兵,隔日训练一次,根本就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傻子才不干呢。

尤其是李老爷把那片河滩地作为彩头分给在比赛中获胜的民兵之后,很多年轻力壮的后生心思就开始活动了:只要训练的时候肯卖力气,就一定能够在今年夏天的比赛中获胜,到时候就能分到几亩上好的水浇地了。

沿河十三庄的总人口才不过六千多人七千不到的样子,光是加入民团成为民兵就有六百多人,几乎把这一带的年轻丁壮抽调了一小半,真可以算是全民皆兵了。

李老爷的民团不光需要能踢能咬的民兵,还需要其他人手。比如说做饭的帮厨、帮灶,整备器械、分发粮米的帮工,反正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一份工作。各村子的闲汉和健妇们无不趋之若鹜,纷纷来到大旗庄找一口饭吃。

算是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依靠民团吃饭的人数已经破千了,差不多相当于沿河十三庄每两家就有一个参与其中。

现如今各个村落的人们说的念的都是今夏的比赛,除了刻苦训练之外,全都把心思用在如何作战上。

怎样才能打出更好的配合,怎样突进,怎样进攻,怎样才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等等这些本不属于乡民范畴的东西全能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李老爷悬出的彩头实在是太诱人了,大家都想得到那片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所以人人努力个个争先,这些个土包子们好像全都成了作战前线的大将军,张口闭口就是“诱敌深入”“分进合击”之类的战术术语。

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李老爷再次加码:按照去年的约定,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队伍肯定会得到那片上好的水浇地。第二名也不会白忙,每个人可以得到五缗铜钱,第三名三缗,第四名一缗,最后一名……都最后一名了,当然也就没有额外的彩头了。

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好像是鼎沸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不光是每一个民兵热血沸腾,就连那些民兵家属也眼红心热起来。

“五缗钱呐,足够一家子整年的用度了,千万要好好打,就算得不到第一,捞个第二也是不错的。”父亲嘱咐当民兵的儿子时这样说。

“若是打输了,就不要进这个门儿,自打嫁进这个门,连件子像样的衣衫都没有置办过,全指望你打赢了过一过好日子哩。”媳妇儿对丈夫这样说。

夏收夏种过后,在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第二届大旗庄民团演习正式拉开了序幕。

沿河十三庄的乡亲们,只要是能走动的全都来了,这可谓万人空巷。男人女人,老人娃娃,全都围拢在大旗庄打谷场之外,实在没有空闲地方就上树上房也要瞧个红火热闹。那些个民兵家属们则更是足尺加三,竟然带着唢呐锣鼓组成了乡土版的拉拉队,在民兵们激战正酣之际摇旗呐喊助威鼓劲。

这一日,安详宁静了半年的大旗庄如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不热闹!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