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青塘已成定局,于是马金偲他们留下,带着穆桂英以及穆桂英的部曲亲兵,火速返回潢州。
四月五日是个伟大的日子,潢州城码头的羌人们简直惊呆了。要说原本那些宋国来的商船就够大了,但此番真的牛了,这是神马黑科技?
一千五百吨级的大船不需要人力,没有风帆,只有轰隆轰隆的机械声,伴随着浓烟滚滚,就可以自己在河道中穿梭?
话说这个事件在宋国方面是被骂的,说是机械工业局铺张浪费乱弹琴,他们所谓的试航,其实是去接他们的局长大人,竟然需要这么大的船?
这在吐蕃人眼里是神迹。
听说这艘神奇大船是从宋国大名府来的,这要经过很多转折,一些河道的水位造成了大船很难行船。如此就要采用底重心的平底船设计,但这么大的船,这么大的载重,还装上一台突突突的机械怪兽,它竟然能拉满物资、从大名府到这里不散架?
“这到底是什么技术?这么大这么重的船可以在浅水区行走?”
码头上,上货下货见惯了船运的许多人把震惊情绪表露无疑。
没人知道,就连行船经验丰富的宋国掌柜和水手们也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北京造船厂的团队是当年抚宁县机械厂的一部分,还有沈括的一部分,论及脑洞技术,尤其对木材工艺的理解和,当今世界无出其右,他们就是可以做到。
“大宋厉害了。”
“是啊黑科技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这种大船,大宋于战争中,同步进行修建的绥德军至保安军铁路,大名府至汴京铁路,听说也已经进度过半了。一但通车,他们调集物资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因为流通方便了,通车后的地区,粮食物价就会非常稳定,因为可以用底成本把便宜地区的物资,统筹到价高地区。”
“至于南方地区听说暂时没有大规模的铁路计划。不过这种平底机械大船厉害了,能大幅改善漕运效率。”
“最牛的在于:抚宁县机械厂的第三代蒸汽机验证早已经结束,听说就在大魔王于西凉府智退卓洛兰的同时,抚宁机械厂第三代量产版蒸汽机就下线了。”
“第三代蒸汽机什么样啊,厉不厉害?”
“卧槽我连第一代都没有见过好吧。不过听说相比第二代机器,推重比提升近三成。”
“这个推重比提升三成是什么意思啊?”
“你这就叫不学无术,要多看抚宁工业报你就懂了。推力和机器自重的比,就叫推重比。假设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推力可以。或者不提升推力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体积和自重也可以。就这么一个事。”
一个懂点技术的家伙介入道:“听说相比二代蒸汽机魔改版,第三代机器暂时还不如第二代厉害。不过新架构设计则更先进,后面可挖掘潜力更大,相信不用多久,以抚宁县机械厂的实力,就会在设计第四代的同时,把第三代机器魔改至两百马力以上。”
“这么一个机器真有两百匹马力吗?”
“有的,比两百马匹更强,因为它是统一发力,协调方面损耗更小。”
这些就是现在民间在纷纷议论的东西,基本上沿途停靠补充水煤时,码头上能听各种民众这样议论。
成就感是有的,大宋现在真有内功了。
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但这些已经不在重要,纠结这些毫无意义,就像后世的人坐飞机高铁时,一般没兴趣去论证是谁发明、谁推动的产业。
但只要我有别人没有,或者大家都有时我国最先进,这就是民族荣耀感的来源。现在宋国百姓哪怕大多数没见过火车和蒸汽机,却都能把这些说出个一二三来,原因无他,这是他们相比于辽国人西夏人的优越感。
这一晃眼,听着这些消息,王雱自己都觉得恍如隔世。
当年寒碜啊,带着一群草根弄出来的蒸汽机,除了如同快散架到处响,还傻大黑粗,机器么天大一个,寿命低劣,用不到半年,还只有区区三十马力。
现在一转眼就王雱所见,装配在大船上的这台机器总成要小太多了,只有当初一半那么大,却能提供一百二十马力输出,鉴于工艺和材料进步,加上沈括又提炼出了质量更好的润滑材料,现在运行寿命提升至当初的五倍还有多。
也就是说,现在起蒸汽机的商用环境基本成熟,用蒸汽机不说划算么,至少已经不亏本。
不过限于产能不够,现在除了叶庆华和官府外,一个都拿不到货,还处于叶庆华的独占期。
装在大船上的这台是二代魔改版,机械厂认为三代虽然推重比和工艺参数更好,但新东西不如老东西成熟稳定,所以不急于在领导用的旗舰上尝鲜,稳定耐草就行。这是机械厂总管许浪山的观点。
如果是沈括那个纨绔子弟么,他其实更喜欢拿新东西新技术来显摆。
这个问题上大雱支持许浪山大叔,所谓安全第一,领导的船,万一机器炸了不得哭瞎?像沈括那大纨绔自己实验滑翔机的人么,也就他一个而已。
顺便,都还没有到京,王雱接到了某御史写来的文书,御史台表示:对沈括浪费国朝资源大搞纨绔的行为给予严重关注,对机械工业局知事王雱给予警告。
这是因为前阵子王雱提供了想法,批了经费,允许沈括修建一套最原始的“风洞系统”,方便他测试空气动力参数、而不至于再摔破他的脑袋。话说他那个脑袋现在看忒值钱了。
那无比简陋的风洞系统,算机械工业局麾下“航空二院”技术验证装置,用的正是最新第三代蒸汽机驱动,采用较大的速比带动涡轮,然后在特定环境下“猛吹”。
现在的设计还很寒蝉,起步很低,导致风力不足,无法测试更大形的参数,但是测试相当于一两人载重的滑翔机还算绰绰有余的。
机械工业局是王雱生出来的,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但当时的大雱还是个光杆司令,甚至没有下属,就因河潢战场告急而带志愿军西征了。
所以又如同吕惠卿在抚宁县一样,后续的组织结构搭建,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是沈括完成的。这小子除了是技术宅外,也有一些组织基础,因为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县的主簿。
在他的手里,现在的工业局有了所谓的“铁路一院”、“航空二院”,以及刚刚成立不久的第三船舶设计院,简称“301所”。因船舶院刚刚搭建没多少人,就被航空院铁路院的人戏称为“所”。
至于为什么这么命名,王雱也没弄懂,总之沈括这小子弄出来的就是这些名册,且呈交中书门下定制了,现在王雱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些,都是这个四月天行船获得的喜悦消息。总体上大宋真正蒸蒸日上。
对于王雱而言,当务之急是寻思考试的事,考不起的话干脆辞官回家相妻教子,顺便做生意赚钱,或者成立个东印度公司出海做坏人似乎也不错?
最后,吕惠卿现在不是知县了。因政绩好,加上统筹志愿军战场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后勤能力,他现在是银州知州了。
治所仍在抚宁县,行政区和以前出入不大,但现在是州级,还是上州,算朝廷直辖的工业重镇。
当初因为和西夏的外交问题,明面上不能出现“银州”这个叫法,但现在西夏没脾气,在志愿军北川河口大捷后,富弼果断通告天下,恢复银州行政区建制,吕惠卿知州,且不受西北转运司节制,中书门下直辖管理。
这其实就是大宋第一个“直辖市”……
作为沈括儿时的玩伴,陈凡也是技术宅。虽然不是一起当过兵一起嫖过娼那种,但也是一起闯过祸的那种死党、譬如小屁孩时候他们一起点燃了“天然气井”。
上年大纨绔沈括在北京谋取了一份差遣,律属于新机构机械工业局,听说有相当充足的经费可供挥霍,陈凡就果断去投奔沈括,一起参与石油研究。
虽然这群技术宅是启蒙最早的人,但无奈基础知识薄弱,有深造需求。那一时期关于数理化发展最成熟的地方是京城煤场旗下的“煤炭学院”。
于是沈括和小舅爷签署了“委托深造协议”,陈凡成为了机械工业局的首个“公派研究生”,拿全额俸禄入京深造学习,看似效果不错,沈括便又批了更多的经费,扩大了研究生派遣规模。
时至今日,煤场不仅仅只有子弟小学了,还有子弟中学,以及煤炭学院。
这个冠名太难听了,实际控制人是王雱,但曹集是名誉院长。鉴于小舅煤老板出生有煤炭情结,所以必须挂他的名,来自腐儒的阻力才小。他毕竟是皇后娘娘不成器的弟弟嘛。
在深造过程中,陈凡表现出了优异的学习天赋,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论点,都是当时王雱没有提及过的。就此成为了理科精英之一。
是的,现在大宋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层次,已经高于王雱当时提出的启蒙,这就是成就。是投入经费后广泛播种,收获的盛夏果实。
他们提升的基础知识,当时那些东西王雱想不起来,但他们搞出来后王雱能大抵看懂,以便及时进行指导,保持路线正确,不至于绕弯路。
学者其实是这个世界最固执、最难说服的一群人。一但他们认定了一门理论、不碰的头破血流很难纠正。但威望的好处就是,时至今日的大魔王一但发话他们会认可,不敢反驳。
实在是因为王雱各方面成就太大了,基本没错过,在业内他是系统性提出数理化的导师、先行者。这个光环对非儒家学术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时至今日,除非事实上证明王雱错了,否则或许有人可以拿走他的官位,但基本无法在特定领域否定他的“领路人导师”的成就。
这就是另类的领袖光环。
石油研究工作方面拥有充足经费,以及先发的经验,又加上基础知识攀升和实验,总体上大宋对外打仗的这一年来,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就陈凡看来,现在工业司的火油能量密度,已经极其凶悍。
陈凡发誓,以前从没想过有燃料能爆发出那样的火力来。
但仍旧还有瑕疵,有些工艺方面的东西还不太明确。
这需要兵部猛火油坊的东西,相互进行印证。但兵部拒绝参观,拒绝出让工艺流程秘方。
别看都是官府机构。但传统观念里兵部是重量级大部头,而工业局则是第二梯队“企事业”,受到众人鄙视。又加之大魔王无法分身,无法对这些事进行公关。所以在隐藏秘方的保守思维下,工业局的要求不被待见。
这是很现实很客观的。
说起来当时一堆人想在各方面否定大魔王让他撤军呢,怎么还会给工业局面子?于是陈凡这样的三流官员的诉求,别说公关,他连求见“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都做不到。
并不是人人都有个宰相做爹,也不是个个官员都有王雱霸气,敢打进中堂去上访的。
所以陈凡进京深造、也类似于工业局派出的技术间谍,秘密背负了贿赂公关,获取猛火油坊工艺流程的任务。
这很难,就连张方平都帮不上忙。说起来张方平当政时、收拾兵部,缩减人家的经费是最狠的,至现在相当于张方平近乎半凉的情况下,兵部没人卖老张的账。
“地下党”陈凡咬牙持之以恒,进京深造一年来由小见大,保持了每月请相关官僚去樊楼逛两次的频次,花了不少公关费用后,仍旧没获得去猛火油坊参观的机会。
不过随着他的见识和基础知识增加,和那些技术性官僚喝酒聊天中,总在有意无意的谈及相关东西,一年来,基本被陈凡总结出了一个大概初形,这些聊天笔记对工业局“石油四院”的研发至关重要。
不容易啊,这已经算是工业局密探的卧薪尝胆了。走正轨渠道真没办法,花费了无数经费,通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几十次聊天试探,才逐步推导出了兵部猛火油坊的大抵工艺流程。
对门外汉,这些聊天笔记当然毫无用处,但对于业内的顶尖技术人员陈凡,这些交谈虽然不全是干货,已经可以研究和印证。
能做到这一切是因为他们有个不错的领导,王雱于战争中满地打滚的找富弼耍赖,才帮这些人弄到了行政编。否则以大宋这个时期的阶级优越感,陈凡就是花钱请客,相关口的人也不会去赴宴,送礼人家也不会收。
至此,轰轰烈烈的燃料工业进程眼看就可以开始了。
陈凡在煤炭学院内,通过各种资料的反馈和印证,加上配合学院的人大量实验研究,于是他已经制定出了石油四院的几种不同燃油的技术指标,且标注了号码。
这些都是技术结晶,都超过了兵部的传统猛火油。不过距离大魔王要求的“汽油”,还有些难点要攻克。
方向是对有了,制造出来不成问题。难点在于提炼工艺还不成熟,至少现在无法大规模的合格提炼。
这方面王雱很早就有过指示:早期内燃机压缩比非常低,燃料必须进行有效又充分的“雾化”,才能最大程度的和空气结合,进行压缩点火,混合不够就爆发不出足够的能量来,也就是俗称的“缺氧、燃烧不完全”。那样的内燃机用去农耕问题不大,但想推飞机上天,就是做梦。
于是,这就对燃料的质地和形态有了很高的工艺要求。
在大魔王治下,大家都是很鸡血的一种“传销”状态,并不需要大魔王本人在,整个团队都已经进入自动率,正在相互比拼,谁都不希望落后。
陈凡作为石油四院的领导,最早时候只有几个属下,被工业局的同事戏称为“401所”。现在航空院那些龟儿子竟然修建了个风洞出来,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不说超越么,在这场技术大比武中,401所怎么也不能太落后啊。妈的偷取了兵部的许多成果倘若还落后,零基础的铁路和航空院还领先,那就丢面子了,按照二当家沈括的话来说么,就真有“撤院设所”的理由了。没有成果当然要缩减建制。
沈括有沈括的压力,他要对大魔王负责,投入了许多的资源、编制、经费,如果没有进展,总归是官僚机构,总要有人背锅。
这些就是一直缠绕在401所主簿陈凡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有一种信仰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能走到哪里谁都不知道。不用人催促,总之陈凡就想在大魔王班师之际交出一份技术答卷,这有什么意义毫不重要。反正就是想做到,不让大魔王失望。
但就在四月末,从煤炭学院深造毕业,带着无数心得、资料、笔记想要返回北京的陈凡,被抓紧号子里去了。理由是:窃取国家机密。
早在三月初就有了不对的预兆,有内幕消息的小舅爷曹集来警告了陈凡,只说了一句话:“跑,回北京躲张方平家里、其他任何问题,等大魔王班师后又再慢慢扯犊子”。
但陈凡害怕跑了更说不清楚,也不敢完全信任小舅爷,所以写信请示了沈括。
然而这方面沈括也是个白痴,迟迟没有回信指示陈凡。
沈括在这些方面也不能免俗,害怕跑了才说不清。也害怕回信指示下属“逃跑”后,连沈括自己也被跨省弄进去,那么工业局就哭瞎了。
于是就这样,消息到底怎么走漏的,工业局这么一个不被看重的企事业,到底怎么被有关部门盯上的,没人知道。总之四月末陈凡就被捉去喝茶了,关在什么地方都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