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许人外,朝堂众臣现在对此事还一无所知,他们正说着另一件和科举有关的事情,在太监喊完“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之后,狄剡就颤颤巍巍地走出朝列,“启奏陛下,老臣弹劾诸考官处事不公,遗漏贤才。”
福王坐在宝座上不耐烦地挥挥手,如果不是这几日有朝廷的抡才大典不得不出来应付下,他恐怕连上朝都懒得上,值守的太监连忙让狄剡如实道来。
“此次进士科考试,老臣发现一位状元之才,奈何诸位考官和齐尚书却以偏见将其黜落,老臣不服,还请陛下主持公道。”将当日考场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之后,狄剡还不甘休,竟从袖子里摸出一份他那天命人誊录的试卷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来,看的宝座上的福王扭来扭去好不耐烦,而殿上的群臣也分作两拨,一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摇头不已,进士科的题目他们哪个不清楚,这篇文章绕来绕去也没有说到题上,黜落不是应该的事情么?另外一小拨则摇头晃脑地品味着文章的高妙之处,时不时点头称赞,看上去和狄剡一般的欣赏。
“陛下,如此佳作实属难得一见。”念完之后狄剡不顾口干舌燥,继续给福王分析着这篇文章的好处,哪里哪里用了什么典故,哪一句堪称文采绝佳,何处又是深合圣人教导,将这篇文章说的简直千古少有,言语之间悲愤至极,好像错过了这位贤才嘉州的天就要塌了一般,强烈要求福王更改进士科的最终结果,将此人点为状元才行。
福王哪里能读懂这篇文章的好处,好不容易听狄剡啰嗦完了,他习惯性地将目光转向李悠,“太尉觉得狄先生所奏之时如何?”
“言语空泛,并无一处落在实处,就好比是空中楼阁一般,将其黜落乃是正理,齐尚书等人当日的决定并无过错。”李悠想了想,这人空有文笔而不识时务,就算是放到宣传机构去写文章都不能让人放心,还是让他在朝廷之外安安心心地做个文人算了,说不定还能写出什么流传千古的文章来。
“老臣亦以为是,此人分明是读书读得迂了。”钱飒也毫不客气地出言批驳,“科举乃是为国选拔治世之才,此等空写的几个好句子,却丝毫不通世事的人要来有何用?而狄剡却将这等答卷当做了宝,可见他仍未领会到朝廷抡才大典的目的,以老臣看今后若是再开科举,狄剡就不用再担任考官了,以免让朝廷遗失贤才。”
钱飒的话更加不客气,听完之后气得狄剡面红耳赤,他竭力争辩道,“偃武修文,以仁恕治国方是上策,只要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广纳贤才,北虏自会不攻自破,又何须像如今这般妄兴兵戈,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噗,李悠差点笑出声来,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难道不派遣大军出击,那些北虏就会自动退回到草原上么?这狄剡实在是不可理喻。
“狄大人所说百姓苦不堪言可有实据?”范蠡走出朝列冷冷地问道,如今除了刚刚收复的都畿道,其余三道都比李圭在位时好了许多,这些都是李悠率领群臣历经千辛万苦做出的改变,他自然不容许狄剡出言污蔑,“狄大人切勿信口开河。”
“短短数年之内,先出兵岭南道,又挥军攻入京畿道、都畿道,连番大战定有无数士卒伤亡,而这些士卒都是一家一户的顶梁柱,一人伤亡则全家蒙难,岂非苦不堪言?”狄剡梗着脖子说道。
“岭南之战和前次北伐的奏折难道狄大人没有看过么?”这般随意张口就来的作风实在是让人受不了,他这句话又惹恼了司马错,司马错站出来喝道,“岭南一战杀敌上万,俘获数万,而我嘉州军伤亡不过数百;此次北伐歼灭耶鲁翰八万大军,收复都畿道,伤亡才不过千余,且这些伤亡士卒的抚恤也都如实发放,足可令其家人再无后顾之忧,狄大人若是能找出真凭实据倒也罢了,若是不然我就要弹劾狄大人信口开河、污蔑朝臣了!”
这下狄剡直接愣了,他昔日哪里关注过战事方面的消息,怎么会想到连番大战嘉州军才这点损失?在他看来上十万大军的混战怎么也要伤亡过万才合理,浑然没有想到嘉州军现在竟然已经如此强大。
言穷词尽的狄剡不敢和司马错、范蠡再行辩论,直接开始耍赖了,跪在朝堂上哭诉不已,一个劲儿地翻来覆去说着仁义治国方是上策的话,弄得群臣面面相觑,怎么就跑出这样一个活宝来了?
李悠也被这个愚儒弄得失去了耐心,他站出来压抑着怒气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将都畿道给狄大人治理,狄大人可能用仁义抵御那些北虏,让他们不敢南下?”
“老臣...老臣不能!”狄剡知道自己虽然学识广博,可疆场厮杀护守城池,完全是一无是处,怎敢答应。
“一道之地你治理不了,那么一州之地总该可以吧?若是让你担任潞州知府,你可能护得住一州平安?”李悠继续追问道。
“老臣...老臣不能!”狄剡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他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可是他还是不敢答应,潞州可是和河南道紧挨着,正是北虏的攻击重点,他要是去了怎么会有好果子吃?
“呵!方才狄老大人侃侃而谈,我还以为天下之事没有能难倒狄大人的呢。”李悠忍不住出言讽刺道,他的语气越发的冷了,姚广孝等熟悉李悠的人知道他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一州之地也不行,那么一县之地总可以了吧?”
“老臣不能!”狄剡还是不敢答应。
“那么一堡之地呢?”要是连一处城堡都不敢守护,李悠就打算直接让他滚蛋。
“老臣...老臣能行!”狄剡知道自己不答应就肯定会被治罪,因此他硬着头皮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