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代名臣

不意,这时候崔文卿却是摇头笑叹道:“其实我后来又是仔细一想,老丈的这则上联远远不止我们刚才所想的两种断句,而是可以换作更多的断句之法,如: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这又是一种断句。”

听崔文卿如此解释,游客们又是止不住一声恍然。

布衣老者哈哈笑道:“少年郎文采超绝,即便是最后这种断句之法,你所对的对子也能完全应对,而且还非常的何合适,也罢,老朽就将这幅画卷赠给你。”

说完之后,他打开了已经裹好的画卷,拿起毛笔在刚才所写的上联旁又是写下了一句文字,正是崔文卿所出的下联: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涨涨落落观观观。

待到笔锋落点,布衣老者这才从怀中掏出了一枚印鉴,放在嘴前哈了一口热气,将印鉴平稳的摁在了画卷上面。

忙碌完毕,布衣老者收拢画卷,将之双手递给了崔文卿,微笑言道:“此画赠送有缘人,少年郎,希望你能够将之收好了。”

崔文卿接过画卷,笑着点头道:“多谢老丈错爱,小子省得。”

布衣老者又是一笑,这才转身下楼而去,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楼下的雨幕当中。

“这人真是一位犹如太公望般的隐士高人啊!”

崔文卿暗自感叹了一声,展开画卷仔细察看:画卷丹青妙笔,景色栩栩如生,泼墨而施重笔,作简单勾勒,以拙且大,实乃绝妙非凡。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老者所作的上联与崔文卿所作的下联,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更是画卷美景最好的诠释。

看罢这一切,崔文卿才有功夫将视线落在了老者刚才所盖的印鉴上面,然而刚看罢一眼,整个人竟是浑身一震,双目陡然瞪得老大,露出了不能置信的骇然之色。

那中年文士正站在崔文卿身旁一并欣赏画卷,自然也看到了印鉴文字,立即惊讶失声道:“什么?徐州范履霜?刚才那位老者竟是太宗名相范仲淹?!”

此话刚落,人群顿时就轰然雷动,惊讶之声也是随之而起,全都凑上前来观看崔文卿手中的画卷。

崔文卿呆呆的注视着“徐州范履霜”五个大字,心情亦是激动得无以复加。

范仲淹啊,居然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臣范仲淹!!!

虽然现在历史改变,赵匡胤未能建立大宋而是出现大齐,但却未能掩盖范仲淹的熠熠光芒。

在齐太宗一朝,范仲淹均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臣,特别是在齐军梁河大败之后,范仲淹更是亲自率军北上支援,将太宗皇帝从辽人的铁骑包围中救了出来,被誉为是挽江山于既倒,救社稷于水火之举。

如今,范仲淹虽然已经致仕,然而在朝野乡间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没想到刚才居然能够目睹他的正容,实在令崔文卿大感兴奋。

众人从惊讶中回过神来之后,便有几人出言想要购买崔文卿手中的画卷,出价均是不低。

崔文卿却知道这幅由范仲淹亲笔所画,且题字于上的画卷价值,对于求购者全都是摇头拒绝。

他吩咐荷叶仔细的收好画卷,想了想忽地快步下楼,朝着范仲淹离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及至快到山门,崔文卿才看见范仲淹的背影,连忙张口呼唤道:“文正先生暂且留步!”

范仲淹转过身来,望着飞奔而至的崔文卿,疑惑笑道:“文正先生?少年郎是在唤我么?老朽可当不得此称。”

崔文卿一听,顿时一拍自己的脑门,暗叹言语误事。

在他前世的宋朝,范仲淹的谥号便为“文正”,故此后人多唤其为文正先生,这可是古代文人梦寐已求的谥号,非大圣大贤者不能定予。

但在齐朝,范仲淹目前还没有离世,也尚无谥号,自然不会懂得文正先生是在唤他。

心念及此,崔文卿笑着言道:“在下口误,还请希文先生见谅。”

“希文”是范仲淹的表字,如此称呼,倒也合规合矩。

范仲淹捋须笑道:“无妨,不知少年郎追随老夫二来,有何见教?”

崔文卿抱拳言道:“见教不敢当,只是目前小雨初停,下山石阶水多湿滑,在下担心希文先生腿脚不便,故此特意前来想与先生通路而行,以便有个照应。”

范仲淹一愣,却没有想到这个少年郎居然有如此好心肠,欣然点头道:“那好,就有劳小兄弟了,对了,还不知道小兄弟如此称呼?”

“在下姓崔,名文卿。”

崔文卿颔首一笑,吩咐那几名跟随上山的亲卫找来一个滑竿椅,伸手作请道:“希文先生但请坐。”

范仲淹也不客套,抬手致谢坐入椅中,两名卫士一前一后的合力抬起滑竿椅,与崔文卿等人一道,步履稳健的开始下山。

一路上,范仲淹虽则鲜少开口,心内却是思忖不断。

昔年他曾担任河东路经略使以及关中路经略使多年,卫戍西北多有战功,一眼就能看出崔文卿这几名随从出身军中,浑身上下都带着一种百战精锐的杀气。

而护卫在崔文卿身前的高挑女子,言语举止都非是普通女郎,神色有意无意间更是透着一丝丝警惕,特别是行经山道有陌生人靠近崔文卿的时候,她都会立即护在崔文卿的旁边,不用问也是想要保护他。

这么看来,崔文卿此人的身份似乎并不简单啊。

范仲淹目前虽然致仕数年,但在朝中依旧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特别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更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这个崔文卿来自敌对之方,如此接近他必定是有所目的了。

心念及此,范仲淹又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太过谨慎了。

他这次出游前来河东路,几乎是无人得知,前来崛围山观景也是临时起意,何能容得政敌飞快布置,设下陷阱故意亲近他?

况且这个少年郎一路上也没怎么与他讲话,且没有一分故示亲近之色,说不定真是自己多虑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