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二号”作战计划历时数年,已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大明朝已经基本控制了缅甸、越南和大半个暹罗,并且派遣驻军和流官,一改以往那种藩属国的统治方式,改为事实占领。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军事上的辉煌大胜,是本朝武功的巅峰。但是,从最现实的角度考虑,却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虽然实际控制了半个东南亚,除了少量还算富庶的地域之外,绝大部分区域到是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所取得的利益还不够支付占领成本,完全是由大明朝往外贴钱才能继续维持。
打了好几年的战争,而且最后还打胜了,在这种情况下都要掏自己的腰包进行补贴才能面前维持下去,谁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幅情形。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铺天盖地,“穷兵黩武”“误国误民”的声音再一次高涨起来。
因为生产力的局限性,对于东南亚的占领确实得不偿失,因为技术发展的天然限制,数不清的矿藏根本就无法利用,人口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在所有征收的物资当中最大宗最值钱的就算是当地的粗糖了,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稍微抵消一点占领成本的东西。至于说那些水果、稻米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运回来之后比大明自产的还要昂贵,根本不够支付运送的费用。
打了半天,死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赔钱?那还打个屁呀!
因为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这场战争的批评之声越来越强烈……
“腐儒之见!”陈茂毫不客气的批驳了这种说法:“若以金钱而论,江南财赋为天下之最,不仅补贴川蜀、云贵,还输于广南东西两路,这也是赔钱的。难道说朝廷就不要川蜀不要云贵不要广东广西了吗?要照你们这么说,是不是应该把闽地也弃之不顾?”
川蜀是因为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民生的恢复必须由朝廷进行补贴,云贵那就不必说了,历史上有名的穷困之地。虽说两广的情形稍微好一点,但是因为对于东南亚战争的支持,也出现了财政赤字,也就是说现在的朝廷还欠着地方政府的钱呢。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也是赔钱的,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了呢?
因为占领成本太过于高昂,就放弃占领,把已经吃到嘴巴里的肉再吐出去,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英吉利人、荷兰人、佛郎机人无不意图染指,我大明卧榻之侧岂能容西方蛮夷酣睡?”陈茂大声说道:“若是任凭西夷占领,迟早威胁到我,不如趁机占领。些许的占领成本,总轻于日后直接与西夷开战。”
经过这几年的时间,陈茂已经从五品的兵部郎中“荣升”为右侍郎,是个三品的大官,但却不 是主官,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把手副官”,但这一点都不妨碍陈茂宣扬自己的思想:扩张理论!
因为陈茂有深厚的军校背景,又是当今天子面前的红人儿,升迁的自然比较快。最要紧是他的思想理论得到了很多年轻的底层官员的响应,隐然是成为一股虽然不大但却有很多人拥护的势力。
可惜的是,拥护陈茂的这些官员大多人微言轻,无法在朝堂上对他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兵部官员,在这个事情上当然有很大的发言权,但却没有人支持他的观点。
真正对陈茂形成强有力支持的反而来自法司衙门,作为右佥都御史的钱谦益第一个站出来,对陈茂表示了支持。
钱谦益钱老大人这个右佥都御史是个四品,不过他的这个四品官来的有点虚,因为在他之上,还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和左佥都御史这些个上司。名义上是都察院的“六把手”,其实根本就派不上号。因为按照大明朝的体制,排名前五的那些个上司们并没有定员编制,每个职位并非只有一个人,而是有好几个之多。所以他的这个职位远远谈不上位高权重,仅仅也就是比单纯的御史和地方风纪官高一级而已。
虽然不是主官,甚至连排名前三的部门副官都算不上,但钱谦益却拥有一个陈茂不拥有的巨大优势:他会做官。
钱谦益钱老大人做官的本事,绝对位列三甲之内。
他原本就是前前朝的部堂主官,在官场上到处都是熟人,拉帮结派左右逢源的本事在官场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简直如鱼得水。据说他又巴结上了李大帅,隐然就是大旗军在朝堂之上的传声筒,下面还有江南学社的文人为人摇旗呐喊鼓掌助威,反而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打仗的事情其实和他这个法司官员没有一点关系,但他却知道自己必须在这个事情上表示出对陈茂的支持,而且必须是强有力的支持……因为这是李大帅的授意。
李大帅就是他钱谦益的靠山,只要是李吴山的话,无论是非对错,他都一定会照办。当然这不是为了家国天下,也不是出于忠义之心,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考虑。
站立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指点江山,从来就是钱谦益钱老大人的拿手好戏,顿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快就说的口吐白沫了:
“缅甸、交趾、暹罗各地皆应纳入我大明之版图,行实际之统治。假以时日迁移大量民众,以军事占领为辅,以文字宣教为主,必可成为大明永固之疆土。”
这只不过是钱谦益的个人想法罢了,至于说如何宣教,如何才能把东南三国变成大明朝的永固疆土,那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他是来骂人的:
“弃三国之地如弃我大明疆土,有此言论者,皆为国贼,我辈当诛之!”
只要吞并了东南亚三国,那就是大明朝的国土了。谁要是对这场军事行动横加指责,那就是卖国贼,一定要口诛笔伐骂他一个永世不得翻身。
虽然没有什么治国理政的真本事,但骂人……好歹也是个本事了,而且钱谦益钱老大人深谙此道:我不知道功过是非,也懒得理会对于错,我只管先占据一个道德制高点,给反对我的家伙先扣上一个卖国贼的大帽子,然后调动江南学社的文人们狠狠的骂,先骂他一个狗血淋头再说。
反对我就是卖国贼,这样的论调……确实滑稽。
但却有效。
虽然陈茂之言有理有据,但那些反对者却不怎么怕他,他们最怕的是钱谦益这种滚刀肉,而且是老牌的滚刀肉,若是招惹了他必然会死缠烂打被骂的寝食难安……
“朝中有些宵小之辈,目光短浅之极,空有昂昂七尺之身,混不如巾帼妇人……”钱谦益钱老大人已经开始拿柳如是说事了:“我家有一侍姬,诸位都是知道的,柳氏者,本是出身微贱的风尘女子,却知国家之大,毅然从军,为的就是家国朝廷。想那柳氏不过一风尘柔弱的女流之辈,却有如此刚毅之举,你们这些大言之辈连一烟花女子都不如,就不知羞耻二字怎么写的吗?”
我家的柳如是都去了吴山军校,她是为大明朝出力去了,连一个卖笑的风尘女子都有这样的觉悟,你们这些个朝廷重臣还在扯后腿,还要不要脸了?干脆脱下袍服穿上裙子做女人去好了。
柳如是是怎么走的,钱谦益当然心知肚明,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说的慷慨激昂,把自己说成是满门忠烈的忠义之人。
若是别人,肯定不好意思说出这种事情,但这是钱谦益,不是别人。
满朝文武,谁也不好意思那自己去和柳如是相提并论,顿时就哑了火……
“臣附议钱大人之言!”
关键时刻,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挺身而出,对钱谦益表示出了强烈支持。
“靖南公请讲!”
这位主动站出来支持钱谦益的不是别人,正是靖南公黄得功。
不是如陈茂那样有理有据的讲述理论,更不屑于如同钱谦益那样撒泼打滚的骂大街,而是直接用行动支持:“昔成祖皇帝时,就曾远征缅、交趾、暹罗三国,终而未竞全功,以至有今日之患。当此我大明国立强盛之际,自然应该追前功而竞之。汉征匈奴唐伐高句丽,初定天下格局,我大明之文治武功远迈汉唐,征讨不臣有何不可?为何总有人故意发惊人之言而哗众取宠?臣愿遣健卒六千之数远征三国之不臣贼子,一应供给不需国库分毫,总不会有人再胡乱指摘了吧?”
当年的永乐大帝就曾经对缅甸和越南用过兵,追求的就是超越汉唐的历史功绩,如今我大明朝这么强盛,就应该广播兵威于四海之内,你们这些个反对者满口胡说八道,说这个说那个不过就是哗众取宠讨一个好名声罢了。我愿意出六千精兵到东南亚去助战,而且不花费朝廷一分一文,不动用国库完全由我自己掏腰包,我看谁还好意思反对?
虽说黄得功不是藩镇,其实也和藩镇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动用自己的私兵花自己的钱粮,给朝廷去打仗,这份忠心……简直高到了天上去。
听了黄得功的这一番话语,坐在御座之上的永王微微一笑。他立刻就知道了,不久之前对翁皇后说的那些话,已经起作用了。
他黄得功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外戚,也是翁皇后和朱长生最大的外部支援力量,既然他已经知道了翁皇后马上就要升格成为太后,朱长生马上就成为新一代的大明天子了,一定会在这个事情上鼎力支持。
一来是可以讨得皇帝的欢心,对他更加放心,再者……一年多之后,等到朱长生继位的时候,也算是有一桩可以拿得出手的“‘武功”了,而黄得功本人的地位则更加固不可摇。
这是后党和外戚对皇帝准时退位的一种投桃报李的举动,同时也是为了新皇帝树立权威。
这才真正的政治高手。
陈茂磨破了嘴皮子,钱谦益再怎么撒泼打滚,都不如黄得功在事实上的强力支持更有作用。
黄得功都已经明车明马的大力度支持了,对于这些官场上的老狐狸们而言,眼前豁然开朗,顿时就明白了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
对东南亚三国的战争,必然就是下一位皇帝的施政纲领之一,而且已经作为国策的一部分确定下来了,要不然他黄得功不会傻乎乎的出这个头。
同时得罪当今的天子和未来的皇帝,谁也不会傻到那种程度。
就算是不为大明朝考虑,还能不为自己脑袋上的乌纱帽考虑一下吗?还能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一下吗?
陈茂身后的李大帅和两位皇帝,再加上黄得功这个地方实力派,本身就已经拧成了一股绳,谁要是再反对的话,那就真的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了。
于是乎,风气立刻陡然,马上为之一变。
“臣愚钝,至今方能领会万岁之深谋远虑。”
“攻占缅、越、暹三国,实是未雨绸缪之见,老成谋国之章,为我大明计,我子孙万世计,当不惜代价拓展疆土。”
“开疆拓土之事,从来就是国立至盛之举,古有祖龙一扫天下成一统之势,今有我大明匡四方王天下之隆,必流传后世与日月同辉。”
“为长远计,唯有在三国设府衙置流官,成深固不摇之势,方为万世之基。万不可目光短浅止步于此……”
一瞬间,风气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态度改变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场,这就是大明朝的官员。
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皇帝的用心,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作出任何决定,不用点手段根本就不能让他们服服帖帖。
越是这样,永王就越觉得这个朝廷真心没有什么意思,还是军校那边更好。
在军校里边,大家的目的都是明确而且统一的,从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终生:
我族长兴!
唯一值得安慰之处就在于,虽然用了一些手段,却终于把整个大明朝拧成了一股绳,正式朝着对外扩张的路途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