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节

“说来,镇国公主想的真是周到,还特意划了一片……”乳娘上了年纪,对新鲜词的记性就差了些,此时卡住了。

祝明乐就接过来:“教职工住宿区。”

乳娘连连点头:“是,是!到底娘子是和离之人,自己带着两个小娘子,手里又有家财,到了这神都,人生地不熟的。就得跟熟识的娘子们住的近便,这才放心呢。”

周围住的都是与她情况相仿的,从前的‘李唐宗亲命妇们’,比另外去买宅,不知街坊四邻的情形,更令人安心。

其实原本,她们结伴到神都前,就曾约定过:哪怕多花些银钱也不要紧,大家尽量把宅子买在同一间坊子,尽量近些。

可这些事儿全然没用她们操心,安定公主早就都准备妥当了。

祝明乐坐到镜前去梳头。

从镜中就看到乳娘收拾了一半床铺,又停下道:“先不干这些没要紧的事儿了,我先去替娘子准备今日的衣裳,再去看看阿刘她们有没有给两个小娘子备好校服。”

就这样念叨着出门去。

祝明乐不由一笑:乳娘还是这么爱念叨,不过,如今的唠叨听来已经不让她郁闷心烦了——

曾经在淮南国公府,乳娘的念叨,都是带着眼泪的,苦的像黄连似的念叨:“国公虽喜眠花卧柳,行事又……但夫人也不能全然不给他一点好脸色看。”

“您到底要管管才好,若是这家私都要叫国公霍霍尽了,将来夫人可怎么过日子?”

“这淮南国公府,庶子庶女十多个,偏生夫人就没有个一儿半女,将来怎么办呢?”

这还是头几年,后来她过了三十岁,乳娘反倒不太敢念叨了,怕戳她的心,只是私下里有擦不干的眼泪。

是。

她没有儿女。

方才乳娘提起的‘两个小娘子’都不是她的孩子。

说来……祝明乐对着镜子想,她进入淮南国公府,也不是没遇上好人:还好有婆母,当年的郡王妃,在支持皇后封禅泰山祭祀地祇的奏表上,也带上了她这位儿媳妇。

那时候,她还很年轻,有些懵懂地跟着上书,跟着圣驾到泰山。

远远地看到了那个与皇帝一同祭祀封禅的武皇后,也看到了参与祭礼的唯一女相姜相。

她记得那天,阳光很好。

后来婆母不在了,这府上就更是乱成了一锅粥,她懒得管,当然也管不了。

*

“母亲。”“舅母。”

两个小娘子进来给她问好,祝明乐含笑道:“快去用早膳吧,用过了好换校服。”

这两个孩子跟她都没有血缘关系。

一个是淮南公府的庶女:淮南公是个喜新厌旧之人,带回府里的姬妾新鲜劲过了就不管了。这孩子出生母亲就去世了,祝明乐其实不爱养孩子,但没法子,用乳娘的话说,她不管这孩子绝对长不大。

而另一个,则是她病逝的小姑子的女儿:说来也令人心酸,一个女人临去前,要托付女儿,发现丈夫靠不上,有血缘关系的兄长也不靠谱,最后就托给了虽无血缘但素来交好的嫂子。

“若将来,这家里要把孩子的婚事‘卖了人情’,念在过去多年相处的份上,嫂子好歹帮这孩子说句话。”

祝明乐至今还记得这句话。

于是她离开长安前,带走了这个孩子。

自然,这过程并不容易。那程家虽然破落了,也确实不在乎一个女娘,但不代表能让人轻松带走前一位夫人的女儿。

还是镇国长公主府的女官出面有所震慑,程家也觉得女孩子去‘念书’,说不定能攀上什么高枝,才放了人。自然还扬言,以后要来洛阳看孩子的。

当时就给祝明乐烦的要命。

还好,离了长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也渐渐在她心头淡去。甚至再想起程家人,也不那么烦了,还有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会有办法的感觉。

毕竟,她现在是学校的老师,如安定公主所说,教职工有什么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可以找领导和组织。

她的领导有镇国安定公主、有大司徒、更有……圣神皇帝。

似乎,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两个小娘子都走到门口,其中年纪更小的那个回头问道:“母亲今日想喝甜粥还是鲜肉粥,我先给母亲盛出来晾着。”

看着这孩子,祝明乐又想起:去岁圣神皇帝(时为天后)下旨,她们可以和离出户后,她曾壮着胆子上书,请旨带走这个国公府小九娘。

而圣命批准后,淮南国公竟然还来寻她,跟她道:“我原来不想再见你,毕竟你此时和离脱身,简直是无情无义!”

“但你既然肯带走一个孩子,带走我的骨血,可见也不是全然无心肝。”

“这样吧,你别带小九娘,你要不跟天后上书,带走七郎……”

祝明乐当时正坐在窗边炕桌上算账,闻言就就把桌子掀了。

是真掀,笔墨纸砚滚了一地(后来她心疼她的好墨来着)。那也是她第一次痛痛快快把话说出来。

“你有病吧!你知不知道,正因为有你一点骨血,我还犹豫过,要不要带走小九娘呢!”

淮南国公目瞪口呆。

随后她就将人赶出去了,两人再未见过。之后淮南国公府的男丁举家流放,她也没去送。

但是,这件事她至今想来都后悔。

不是后悔那一句话,而是后悔当时赶人太仓促了,没有组织好语言多骂两句!

她的十九年,就这样过去了。

像是海水流过,只剩下一地掺着砂砾的苦涩盐粒。

*

祝明乐带着两个孩子出门之时,还遇到了邻居也出门。

不过,不是与她一起从长安来的娘子们。

而是——

祝明乐笑着打招呼:“宁镇将。”

宁拂英也笑应。

说来英国公府虽然在神都有宅子,但因女儿常年住在镇国安定公主府,家中宅子也没怎么收拾,故而宁拂英从辽东回来后,也没有回去,倒是申请就近住在了教职工宿舍。

而有位从辽东归来的,还打过胜仗的女将军做邻居,不得不说,让祝明乐更有安全感了!

“一起走吧。”

“好。”!

第310章 按什么标准?

晨光初晓。

积善坊。

祝家娘子既然邀请,宁拂英也就直接上了祝家的马车。

横竖她是自己一个人——女儿顺顺早就说好了,今日是跟着安定公主一并去学校。

见宁拂英几乎只是足尖点了一下踩凳,就毫不费力登上了高头大马拉着的车,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说不出的矫捷,祝明乐都有点看怔了。

再看宁镇将坐在马车里时,也自然而然身形挺拔如青松,实在是……祝明乐再次发出了感慨:看着也太有安全感了。

本朝的女娘,多少都会一点骑马,祝明乐也曾学过的。但这些年在淮南公府待的,也忘的七七八八了。

跟宁镇将做了几日的邻居,此时又同车,祝明乐略犹豫了下就放开过去的自己,直接问道:“宁镇将能否教我些骑射?以后若有事出门,骑马或者比坐车方便些。”

宁拂英当即点头:“当然好。女校与军事学校离得又不远,你没课的时候,尽管去寻我,我教你骑射,便是不为了上阵杀敌,强身健体也是好的。”

*

两人在闲聊之余,祝明乐还不忘叮嘱趴在窗口看外面景色的两个孩子:“小心些,别迷了眼睛。”

“母亲,上阳宫好似话本中的天宫。”

她们住的积善坊离上阳宫最近,因此出门不久,就能看到上阳宫的轮廓。

宁拂英和祝明乐闻言一笑:虽是孩子的童言童语,但说的也没错。

说来上阳宫与其余行宫最大的区别就是,并不是修在深宫重城之内,而是修在皇城与洛水之间的大片高地上。

其壮丽恢宏,人尽可见——

之前负责重修此宫殿的韦少监,为何连狄仁杰也弹劾他,也有这方面的缘故:“古之陂池台榭,皆在深宫重城之内,不欲外人见之,恐伤百姓之心。然上阳宫列岸修廊,万方朝谒,无不睹之。”[1]

言下之意,这样一座壮丽宫殿摆在这儿,会让百姓觉得皇室大兴宫室,影响多不好。

不过现在,上阳宫变成学校,倒是让人更见圣神皇帝和朝廷,对待人才的看重之心。

*

看着外表依旧阔丽的上阳宫,祝明乐便想起自己到洛阳后,曾见过上阳宫学校教室内部的简约(朴素)布置。

不由就与宁拂英感慨道:“办学是件费钱的事情。”

“听闻大司徒是与辛相和户部一并,把上阳宫里面的珠宝金银,乃至珍奇花木都折卖了用以办学。”

“听的我心中十分不安。”

祝明乐等人到了洛阳后,自然要给圣神皇帝请安,也一并去尚书省见过了大司徒。

恰逢安定公主也在,便一并拜见。

说来,祝明乐她们在路上就说好了,这老师的俸禄就不要了——一来,她们不等钱用,二来,能来学校教书,对她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庇护,既如此,怎好再要钱财,也让学校也省一抿子支出,用在旁处。

然而刚提出此事,就听大司徒断然拒绝:“不成。”

“你们的俸禄职田禄米,每月都是从户部拨出,与国子监的老师是等同的。”

大司徒似有感叹一般,说道:“付出便要有所得,不要觉得不安,更不要觉得你们受之有愧似的。”

当时祝明乐大着胆子道:“大司徒,我听说女校里招的学生,只有少半是朝臣家的小娘子。”且这小半里头,还有一部分是她们这些教职工带来的孩子。

大半倒是‘寻常人家’出身的女娘。

据说有这两年刚选进宫中的小宫女,也有神都内通过出版署‘自举’的女娘,还有安定公主这些年一直稳定在收养的,被家中卖掉的小姑娘……

这些女孩子,与朝臣之家的小娘子们的境遇,必是天差地别。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