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孟羲这么一说,刘备再仔细一看,一想,兵法十三纲目,不再是十三个孤零零的难记忆的词了,而是上下有关联。
瞬间,记忆难度低了数倍。
难怪,李孟羲能背的这么块。原来是自己不得诀窍。刘备感慨。
一旁,手持火把给刘备照亮的关羽诧异无比的看着蹲在地上的李孟羲。
关羽都把兵法读烂了,他实在没想到,总纲里竟还藏着玄机。
天,人家读兵书都是研究里边的兵法,谁盯着目录研究?。
所谓纲举目张,或许最简要的兵法要义,就藏在兵法十三篇的目录之中。
战未起,【始计】敌我军力,【作战】备,而后【谋攻】。
及战,大需观敌【军形】,小需观敌【兵势】,然后,可知彼之【虚实】,战起,敌我【军争】。
胜负一战分定,而战或未止。
乃行,天象有【九变】,【行军】需察,【地形】博杂,有【九地】需辩。
克敌未果,可虑【火攻】,再未果,可【用间】。
《孙子》十三篇,纲目上下惯连,是一场完整的战争的从头到尾。
关羽细思之后,震惊莫名。
孙子全篇六千余字可读,世人读兵法,谁曾细究过纲目区区几十字?
关羽顺着李孟羲打开的思路,继续往下思考,有了意外所得。
关羽感慨,熟读兵书十数年,本以为早已把兵书翻烂,不想今日又有新得。
纲目十三条潜藏之深意,或许可为《孙子》兵法之上的兵法。
关羽又震惊了,不是第一次了。
李孟羲其实没这么想,他是为了方便记忆,看纲目从上到下,语义像是有些发展和延伸的意思,然后他在不知兵法详细内容之时,单根据纲目的字面意思,把十三个纲目,十三个词,按语义相近的方式分了几个小块,目的同样是方便记忆。
这就显示出了汉字的强大,孙子兵法创造了很多汉字词语,流传至两千多年后,字意还是一样,让向前穿越了两千年的李孟羲,理解起来《孙子》十三篇的纲目一点难度没有。
并且在李孟羲根本没有深究,且不知觉的情况下,李孟羲能凭借语感,阴差阳错的找到了词语之间的关联。
而剩下的都是关羽的脑补。
“玄德公,你为什么不读出来呢?”李孟羲奇怪刘备背书嘴不动光看眼睛去记忆的方法。
“人有五官,亦有五感。记忆之时,单用一感,一倍之速,若五感齐用,五倍之速。
背记之时,眼观,口讼,手写,三感共为,记忆飞快,不妨出声朗读试试。”
李孟羲可太讨厌背书了,但是再讨厌,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被老师们教导记忆的方法。
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老师,也感谢小学老师,原来任何一丁点的知识,真的是真金白银,和无价的财富。
就因为刘备没上过幼儿园,看吧,他背书就不行吧。
有了李孟羲三人的帮助,不一会儿,刘备就记住了兵法十三篇大纲。
毕竟字也不多,刘备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背起来不难。
纲目算是完了,刘备意犹未尽,迫不及待的让关羽开始教两人兵法正文。
一抬头,刘备看到关羽在发呆,不知关羽在想什么想的出神。
“云长?”刘备小声叫了一句。
“奥。”关羽惊过神来,笑着问刘备,“大哥记完了吗?”
“记完了。”刘备答到。
——
十三篇第一篇,李孟羲很期待的正文来了。
自从发现打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后,李孟羲想率十万铁骑横扫天下的梦想就熄灭了一半。
要当名将,得学很多东西。
现在有学习古典兵法的机会,李孟羲很珍惜。
关羽双腿盘着,一手平放膝盖上,一手扶捋长须,正襟危坐的如同雕塑,关羽一双丹凤眼,扫过对面三人,正色朗声说到:“第一篇,【始计】篇,其正文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关羽背诵兵法,一气呵成,抑扬顿挫,声如洪钟。
“好!”李孟羲忍不住叫好,啪啪鼓掌。
李孟羲一鼓掌,弟弟不知道哥哥在干什么,但哥哥鼓掌,他也学着鼓掌。
连刘备都对关羽点头称赞,“云长兵法精熟,足见用功之深。”
关羽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而此时,李孟羲鼓完了掌,想的只有一件事。
这么一截老长,还是他喵的文言文,还是他喵的春秋时期的古早文言文,这怎么可能背的完嘛?
好在,关羽也知道长,没让两人立刻背,而是逐字开始讲解起来。
关羽:“首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第一句,是李孟羲没有跟关羽学兵法之前,会的唯一一句。
李孟羲沉吟:“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天生万物,万物相生亦相争。
纵天广地博,总有边限,而物类增长不穷,终有山尽水穷之时,故一族盛强,必有一族衰微。
此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非是强者必生,亦非弱者必死。
虎狼虽强,不能展翅;虫蚁虽弱,犹可乘风。虎狼虫蚁,孰弱孰强?
故,是适者生……额。”
李孟羲突然不说了。
刘备关羽两人听的正入神,李孟羲这一停,两人目光全朝他看了。
李孟羲被看的不自在,只好摸着鼻子,以眼观鼻。
喵的,本来的意思是想说,竞争是永远存在的,放弃竞争等于放弃生存权利。
所以,人类种族的战争能力,就是其生存能力。
故不擅长战争的种族,最终会被淘汰。
李孟羲是想旁证一下,孙子的话是对的。
但是一说,不太管的住嘴。
一下说到进化论上去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演论的内容,天演论即为民国学者翻译的进化论。
“孟羲为何不说了?”关羽听的意犹未尽,还想听李孟羲继续说下去。
“今日是向关将军学兵书,而非其他,更非是我卖弄口舌之时。”李孟羲自我检讨着,“关将军,继续讲吧。”
李孟羲自我检讨着,学兵书就跟着人家学嘛,往别的地方乱扯干什么。
还是被李孟羲搅和到了,关羽不说兵书,开始跟刘备他两人讨论起道德经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的。
道德经关羽熟读过,刘备也熟读过,他们谈起来很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