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八大山人

小说:超品鉴宝师林天 作者:武争

杨廷义大师仍旧没有说话,而是不动声色地起身,一个人朝着外边走去。

韩冲不晓得杨廷义大师此举说明了什么,可现在的自己,绝不敢妄加揣测。

五位大师,有两位给予了正面评价,有两位并未发出异议,余慧的这件花鸟彩绘瓷罐看来将要盖棺定论,其为八大山人朱耷的真迹。

通过蛟龙鉴赏了一下,韩冲肯定自己的断代没有问题,它这个瓷罐所产并非在于清初,而是往后推至少一两百年之间。

说画技,的确毫无瑕疵,几乎就是八大山人的风格,八大山人擅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意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其横生,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气势和地位,八大山人作画,乃是有一个三者取胜法,在于是否用的适时,用的出奇,用的巧妙。

有的时候,八大山人在写意上边还会借用他的书法,画中尽管笔墨不多,但是加上他精妙的书法,立即可以云补其境。

当下的花鸟图清新隽秀,风格极近八大山人之风,落笔的几个书法花鸟欢戏,也参悟了人性。这跟朱耷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的经历也有必然关系。

仅仅是韩冲通过年代,略微知道他的矛盾。可如若不能找到画风的差异,这个花鸟彩绘的瓷罐足以以假乱真,成为八大山人的作品。

韩冲当下有感叹。既是八大山人的作品,没想到他其后的一两百年间竟然还有人将他的画表现的如此惟妙惟肖。

假若说这位模仿者不是一个大师,那必然将是历史的损失。

但韩冲心中却是坚定的认为。这位能够将八大山人的画作表现的这么神似形似的,一定也是一位大师。

并且,这位大师的作品风格一定也有朱耷的逸风,只是在那个年代,这位画坛巨匠应该还不足以功盖朱耷,准确地说,这位大师应该还不名一钱。就如同唐伯虎最早的时候也是靠着临摹其他名家的画为生,而他那个时候不足为外人道说。

长期的模仿。熏陶,笔触的习惯使然,包括画作的风格一定有所转变,会无可避免地受到八大山人画作的影响。

韩冲此刻在搜索的乃是一样具备这种画作风格的大师。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万个是八大山人的弟子,能作一笔石,而石之凹凸浅深曲直肥瘦无不毕俱。所写花鸟及题款,均神似八大。

不过,万个与八大山人作为一个朝代的人物,相差也是几十年而已。在时间上好像还差了一些。

牛石慧是八大山人的弟弟,更是同时期的画家,他的画风尽管和八大山人相近。形似,笔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他的磊落不平之气。但他的书法艺术和八大山人在笔墨上则较粗犷泼辣。并且时间上更不契合。

尽管不可能是两人,可并不能排除后期同样踊跃出的大家。

八大山人的画开创了西江。江南画风的新气象,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不落常套,自有创造的大写意,不同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八大山人则是严整而能放。

再往下推。那就是稍后清初时期的“杨州八怪”,他们对于朱耷的作品比较熟悉,风格受其熏陶,当然,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无不受到八大山人的影响和熏陶,但这就跟当下的作品不可能有年代上的关系了。

扬zhou八怪。

首当其冲的乃是郑燮,也就是后人景仰的画竹先生,郑板桥。他少年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作官前后,均居扬zhou,以书画营生。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的他未成名之前,便工于模仿前人之画。

从这上边看,郑板桥十分有可能做过这样的一幅画,和他同期的另外扬州七怪,也都有这样的可能性。

他们的作画前期未形成自己风格前,均受到了八大山人画作的影响,这个作品他们同样都有能力作出。可郑板桥系公元1693年生人,与朱耷大师相差也不足百年。

若考察年代,这幅作品还是有所出入,而其他六位扬|州八怪和郑板桥生卒接近,只是有一位在扬zhou八怪中较为年轻,他就是公元1733年生人的罗聘。

他祖籍安hui歙xian,后寓居扬zhou,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

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但其间更多以临摹名家之画,卖画为生。

他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尤其花鸟山水,极近八大山人之风,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要知道,八大山人的文人画,在笔墨运用上做到了削尽冗繁,反朴归真。一点一划,旨在摅其心意,是惨淡经营所得,而罗聘长期游历的生活,怀才不遇的经历,恰恰能够表现出来那种笔墨清脱,简约疏宕之感。

而罗聘晚八大山人一百多年,这在时间上更加吻合了。

韩冲无不想到了这幅画乃是罗聘大师的作品,罗聘大师韩冲知道的是他有一幅传世的鬼趣图。

《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他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鬼趣图卷》共8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

这也使得他成为后世十分推崇的一位扬zhou八怪之一,仅仅落于郑板桥之后。

罗聘大师的画作传世也不多,鬼趣图之外的作品更加少见,所以这一幅作品尽管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但是他仍旧是扬zhou八怪的作品,价值并未削减多少。

却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价值不减倒增。

韩冲的感觉很奇妙了。为什么对于这一幅作品如此关注,一方面。韩冲作为鉴赏家,定要给所鉴作品一个正确的断代和品鉴,二来,更关键的在于韩冲跟本次文物交流大会的至宝有着莫大的关联。

本届交流大会的重宝将要以市价一半的价值为自己收入。如果收到的是一件仿品,或者艺术成就没有那么高,自己当然算是吃药了。

说是时间很短暂,但是鉴赏的确还是耗费了一点时间,后边的鉴赏大师们也都一一观摩了这一件大师的艺术品。

有两位大师在前边的保证,夸赞,后边的鉴赏专家自然没有提出异议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表现这是一件杰出,大开门的八大山人的花鸟粉彩瓷罐,只等着最后方老的定价。

不晓得什么时候。杨廷义回来了,他又不动声色地坐了下来,只是。这一次他的脸上容光焕发的,好像有什么高兴事发生了般,还凑趣地跟后边的几个鉴赏专家说了些悄悄话。

韩冲不经意的发现,杨廷义说话的时候没什么复杂的表情,但听到他讲话内容的几位一时间愣怔了,脸上由显得惊疑不定。

方老和高老。包括崔向东商量了下,似乎对于这件重宝的定价格外重视。而议定后,由方老来发言。

“这件花鸟山水彩绘瓷罐乃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遗作,画风确认为朱耷细密有间,清新雅致,相法相生,惟妙惟肖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作品传世极少,所以这一件无疑是一件大开门的重宝,我们最后合议的价格是…”

“等一等。”

余慧和众位鉴赏家,观众都准备听这重宝的价值了,但沉默不语,老气横秋的杨廷义一个等等,还是叫大家多少产生了一点疑惑。

余慧先道。“杨大师你…”

“余大师,方老,抱歉打断一下,你们说这件花鸟彩绘的瓷罐为八大山人遗作,恕我不敢苟同。我本来也不太确定自己的判断,但我专门跟我安hui的老友魏培基,徽派的大师打电话咨询了一下,却证实了我的判断。”

“这幅作品应当是公元1700年之后的作品,从年代上可以见得。而公元1705年,八大山人辞世,他的作品之后便不可能出现。但这幅作品的确是八大山人的作画风格,这种别致的,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确实是八大山人的理念。我想这一定是一位高超的作画人表现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就像是我的好友,他一样能够临摹出来这样栩栩如生,分毫不差的作品一样,我是说这个并非八大山人的真迹。”

方老听到杨廷义的话,先愣了几秒,但鉴赏至少千件宝物的他当然不会对于这场场合不知道如何处理。

好在杨廷义及时提出了疑问,方老下一秒朝着观众致意。“不好意思,各位,因为我们其中一位鉴赏大师,杨大师对于这件宝物还有异议,所以给我们一点时间。”

场上的突发状况会有,但如此尴尬的真心在历届文物交流大会上这是第一次。

大师的手,推敲当然能够差不多的确定一个宝物的年代,但是说到精确到百年之内,甚至几十年之内,则是一般的鉴赏师傅无法达到的。

考验眼力,手力的时候,方老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面对这么精细,臻于完美的画技,方老实在不确定能有谁可以临摹这么契合,一时间才忽略了。

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刚才杨廷义提说的那个人物,徽派大师魏培基,他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鬼才。

能够将前人的作品模仿的百分之百相近,叫人难以辨识的能力,这绝对是一项特异功能。

杨廷义大师提出疑惑,韩冲倒也并不觉得奇怪,至少之前他的诡异已经有了预兆。而本着对艺术品,文物负责的态度,杨大师提出异议也合情合理。反而刚刚叫韩冲更为关心的是,杨廷义口中说到的朋友,徽派的大师魏培基。

这的确是个很厉害的大师。

不仅精通绘画,雕刻也是一流。韩冲有一段时间都想拜魏培基大师为师父呢。

鉴赏再次开始。

这个时候,几位大师更加专注地在进行文物的断代。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

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而断代,论其花鸟画风,还可分为三个时期。

50岁以前朱耷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

而察觉到这些差异,安俊山和段寿海果不其然发现了不太吻合的地方,这花鸟绘图明显是八大山人中期的一些风格。

形象有些夸张,画笔比较奇骏。

结合时代,而器物的绵薄之气,器皿的手感,整体上跟八大山人时期的瓷器浑然有了丝微微的差距。

这种差之毫厘的鉴赏,全在大师们的眼和手中,有的时候真心说不出来具体器物上太大的差别。

这也才是一个大师所以称为大师的关键。

不过,问题随之产生了。

说这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但为何他对于八大山人的作品拿捏的如此精准,像是出自原作者,方使得大师一念疏忽。

这会,方老,崔向东,高德全也在思考,到底是谁完成了这幅作品。(未完待续)

...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