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蹙眉道:“我总觉得建昌伯夫人的目的并不是让太子把小殿下抱过去养那么简单,她可能另有目的。”

太子是储君,事关大周国柞延绵,不同于其他皇子,太后去抚养太子的理由并不充足,而且建昌伯夫人眼神闪烁,似乎另有图谋。只是口风紧,李嬷嬷暗地里也没有打探出来。

王琼姿心里疑虑加重,并不表现出来,笑道:“多谢嬷嬷提点,我都知道了,会注意的。”

李嬷嬷见皇后听进去了,两人又说了些闲话,告辞,次日就出宫了。

这些事情王琼姿不打算瞒着李逸,将李嬷嬷的话给李逸说了,道:“不知这个建昌伯夫人又在搞什么鬼?”

“她能做什么,不过就是挑事生非,再就是从太后那里搂好处呗!”李逸不甚在意,建昌伯被他削了几次后,老实了许多,近两年来都没有给他惹事,他现在对这舅舅并不关心。

“我不管!”王琼姿揪着他的衣领子,气呼呼地说,“她敢多次撺掇太后把宁儿抱过去养,那就是我的仇人。现在宁儿是太子,太后不好抱过去,咱们要是在有了其他孩子呢?”

李逸头疼:“建昌伯夫人真是个烦人的婆娘!要不是她生了几个儿子,我早让建昌伯休了她了!行吧,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给了王琼姿一块锦衣卫的令牌,然后把徐勉拨给她使用,随她去了,反正娘子开心就好。

李逸最近也很烦,关于朝堂上的事情。朝臣们铆劲儿参马大成扰民侵利,擅权做歹,再有就是引着皇帝学坏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情。李逸烦不胜烦,罗翔折了,他留着这马大成还有用。李逸所想的就是,他可以即刻就杀了马大成,但是必须建立在他自己想这么做的基础上,而不是被朝臣逼着杀。

阁老刘迁又开始闹致仕,李逸这回做了面子功夫,劝了两回,再第三回刘迁上书致仕时,给批了,同时给出理由,刘迁年纪太大,准予他乞骸骨,加封他为太保,风风光光送他回老家。

朝堂民间并未因此起太大的风浪。李逸早已不是那个刚登基什么都不管不顾的皇帝了,这些年来他施行的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桑的,减税的开展海外贸易,南倭北虏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从外国引进的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增加了百姓的口粮,是以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李逸这几年的风评很不错。

马大成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依旧风光无比。他甚至还找了借口,打击了不少反对他的臣子,贬了好几个官员出京,还重重惩罚了一个六部给事中,对此李逸视若无睹。

作者有话要说:有点短,晚安,明天见。

144、第 144 章

王琼姿跟李逸相处这些年, 摸清楚了他的脾气。马大成对他来说并不是亲生儿子一般的存在, 李逸肯留着他一定是有用。

再看看被马大成贬出去京城的那些官员,诚然是屡次上折子弹劾马大成, 但是同时这批人在朝堂上也是反对李逸最激烈的那批人, 同时这批人中有几个甚至有结党的嫌疑。

她恍然大悟,问李逸, “你早就看这批人不顺眼了吧?”

李逸回道:“是, 但是作为皇帝,我亲自贬这么多人, 那些文官们就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所以由马大成来做是最合适的。跟在我身边的这些太监未必不知道我的想法, 可是真正敢去做我手中的枪的人也只有马大成一人,以前的孙忠也算是一个。”

这些年来, 他把马大成按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上, 马大成没少做以权谋私的事,但同时李逸心中所想的事情, 马大成也一一为他办到了, 打击文官势力、土地兼并,清理盐科,做得彻底,不怕得罪官员地主们,这些事要是交给普通官员来做,未必会有马大成这些杀伐果断的手段,故而李逸能够一直容忍马大成, 毕竟人无完人,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它粮食吃。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看,李逸道:“看什么?”

她问:“你怎么保证马大成只听你的指挥,万一这把刀最后挥向你自己怎么办?”

这是很有可能的。在原本书中,李逸身边最得势的太监是孙忠,权势极大,宦官误国,最后连皇帝也制约不住,导致亡国。

李逸很自信,“我能控制住他。”

王琼姿道:“要是皇帝勤于朝政,精力好,头脑清明,控制他是没问题的;但要是皇帝好逸,于朝政并不关心,或者干脆就身子不好,你再想想谁能控制这些手眼遮天的太监?你现在觉得自己控制的住,能保证以后的子孙控制的住吗?前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你自己现在开了这样一个头,日后子孙跟着你一样,又控制不住太监,那么大周的气数就到了尽头。”

她话里的直接意思就是李逸不负责,现在为着自己方便,把太监的胃口养大,从一时来说,马大成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比起长远来,恶肯定大于利。

李逸的辩才一向不如王琼姿,说不过她,投降道:“好吧,我会好好想一想,不会给宁儿留下一个烂摊子。”

王琼姿见好就收,止住了这个话题。

锦衣卫在办事效率上绝对值得表扬。不亏是特.务机构,查起人的阴私来也很厉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勉就将建昌伯一家查的清清楚楚。

王琼姿看了徐勉的报告,简直是又气又好笑,这天底下还有比建昌伯夫妻更蠢的人吗,必须没有。

就算是她与李逸都不在宫里,建昌伯夫人也休想把宁儿带出宫,她当宫里的守卫都是傻子?现在不是先帝时代,后宫太后一手遮天,王琼姿当皇后这些年,早就开始收拢太后的势力,太后的话根本出不了清宁宫。

这又蠢又坏的两口子勾搭上楚王,楚王给了不少银子给他们,并且派人游说,许了重重好处。

王琼姿越看眉头越发皱进,楚王,怎么哪里都有楚王的影子,豹房的老虎豹子有一大半是楚王所进宫,再就是之前她隐隐听李逸说过,楚王请求恢复藩王府的两千护卫,当时马大成还帮楚王说了好话。马大成无利不起早的性子,只怕了收了楚王不少银子。

楚王这人办事的法子老套但好使,直接拿银子砸,真金白银亮出来,不怕人不买账。

楚王真想起兵谋反,难。除非李逸突然死了,没有儿子才可行。这么一想王琼姿恍然大悟,这位楚王的父亲与先帝是亲兄弟,身份较之其他宗室,与李逸的血缘关系近亲多了,只要他善于经营,还是极有可能的。

没想到查建昌伯居然还挖出这档子事来,楚王的事情交给李逸去办,至于建昌伯夫妇想要害宁儿,王琼姿绝不轻饶,立刻让锦衣卫逮捕建昌伯夫妇,并将人关进锦衣卫诏狱。

建昌伯夫妇不过是跳梁小丑,不难处理,但是事关太后。李逸让王琼姿给他想个好法子出来,“不然太后又要闹绝食了,我实在是没办法,总不能看着亲娘饿死吧?”

撑死容易,饿死难,王琼姿一直以为太后就是做做样子吓唬儿子,她问:“太后是真的啥都不吃?”

李逸点点头,表情沉痛地说:“对,我刚登基的哪一年,建昌伯闯了大祸,也是像现在这样关在诏狱。太后真的三天没吃东西,我在旁边守着呢,看得清清楚楚。”

这……也就是放在古代没办法,要是放在现代,啥话也不用说,直接拉去医院打葡萄糖。

王琼姿想了想,道:“我可以替你想办法,但是只能暂时瞒着,以后也一样会被发现。”

“能瞒一时瞒一时吧。要是被太后发现了,我自己在她面前担下来。”

这样就好办了,后宫就是王琼姿的地盘,包括太后的清宁宫,她不让消息传到清宁宫,容易得很,瞒太后几个月不是问题。

前朝的事情就要靠李逸自己去办了。其实真想查办一个人很容易,以前之所以搁置不管,完全是没有触及底线,现在涉及到了宁儿,李逸不能装作看不见。

因着楚王一案,在后人眼里,宣和六年注定是腥风血雨的一年,这一年,楚王意图谋逆的事情被揭发。一石掀起千层浪,楚王的藩王府搜到了龙袍皇冠等违禁之物,接着牵扯进了许多人,包括国舅建昌伯一家、京城大大小小的数十名官员,甚至连当朝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马大成也被查出与楚王有染。一时之间,皇上下旨处斩了不少人,楚王处斩,其子嗣全部贬为平民,马大成的财产没收,判处斩;建昌伯一家十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处斩,女眷籍没入官,更不论其他判处流放出京的上百人。

等这些事情彻底平息下来,已是宣和七年的春末了。宁儿迈着小短腿哒哒哒地走路,会说的话也越来越多,虽然只是几个字几个字的往外蹦,但是比以前总是说“吃吃”进步了许多。

看着这个渐渐长大的儿子,王琼姿很容易生出一种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慨,毕竟这小子长大飞快,证明她的大好青春年华也在渐渐流逝。

宫里朝堂一派平静,自马大成死后,李逸重新制定了一套宦官的制度,禁止宦官参与朝政,同时对内阁进行改制,基本上杜绝了一人独大的情况。王琼姿以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怎么变,其实内核还是封建主义那一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些总是要被淘汰的,不过那就是后世之人该操心的事情了。

太后在知道建昌伯被斩首的消息后,晕厥了两次,至今不肯跟李逸说话,每天在清宁宫吃斋念佛,也不再召见诰命夫人进宫陪她说话。

母子彻底决裂,即使李逸心里早有准备,真走到这一步还是很难过,太后的想法他改变不了,可能太后疼爱弟弟的心思就像他疼爱宁儿吧。

王琼姿难得见他忧郁的模样,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问道:“又要当爹了,现在是个什么感受?”

李逸看着她的肚子,狂喜道:“我们宁儿有小弟弟小妹妹了?”

“是啊!”

“太好了,我希望它是个女儿,不,还是个男孩吧。”

王琼姿扁着嘴巴说:“可我希望有个小公主来陪我。”

“男孩好,女孩以后还要嫁人,没有做男孩好。你要是真喜欢女儿,那些宗亲家里有那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子就养一个,反正都是李家的人。”

“以后再说吧,有了这一个我也没那么精力去抚养别人。”王琼姿道。

一时宁儿午睡醒了,牵着乳娘的手走过来,他与王琼姿感情极好,母子两靠在一起亲密的说话,宁儿还拉着王琼姿去院子里看蚂蚁搬家。王琼姿竟然也兴致勃勃跟他一起看,这一看就是半个时辰。

李逸的心情突然大好起来,就算是没有太后,他还有家人啊,而且即将要有另外一个孩子,有些事情也要放开心,世事总不能十全十美。

到了宣和七年年底,王琼姿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子。她一面失望,一面又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在这古代,男子的日子肯定是比女子好过许多,即使是公主也不能过的自由自在。

永安公主李媛就是最好的例子,与驸马貌合神离,想要和离都不行。驸马李兆文第一次出海回来后,仿佛就迷上了海外,不久后又出了海,说是要去更远的地方,已经有一年没有回来了。

李媛不以为意,抱着新鲜出炉的二侄子,瞧了瞧,笑道:“嫂嫂,这孩子与宁儿不同,他长得更像你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145、第 145 章

“是吗?”王琼姿看不大出来像谁, 但是老二的鼻子眼睛嘴巴长得比他哥哥秀气, 想来是像她吧。

李媛对两个侄子极好,每次进宫, 会带许多稀奇古怪的民间小玩意儿给他们, 而且还会耐心地陪他们玩,两个孩子也很喜欢姑姑。

王琼姿见她抱孩子的温柔模样, 笑问道:“想不想有个自己的孩子?”

李媛愣住了, 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琼姿忙解释:“你别误会,我不是硬要把你与驸马凑做一堆。只是想问问你, 还想这么继续跟驸马过下去吗, 要是不想, 由我来想办法,让你们和离, 之后你可以找个自己喜欢的人, 生儿育女过日子。”

这大概就是古代女人俗世中的快乐吧。

李媛想了良久,坚定地摇摇头, “还是不了, 我现在这样自在得很,没必要和离,而且我也不想再去应酬另一个男人。”

王琼姿在心里给她点赞,不愧是原书中由小可怜逆袭成功的王者,这思想境界就是跟一般的女子不同。

“我现在挺好,想做什么做什么,跟驸马和离, 京城那些长舌妇又要多嘴,我只是嫌烦。”她亲亲二侄子白嫩的小脸,“我喜欢两个侄儿,他们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

她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对两个侄儿好,自己就又他们唯一的姑姑,等到太子登基,也少不了她的荣华富贵。

这姑娘真是生错了时代,要是生在现代,或者是生在大唐也好,出家当个女冠,各路才子小生帅哥俊男都来奉承,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可惜了。

李媛将二皇子交给乳娘,起身对王琼姿说:“嫂嫂,听说太后病了,我身为女儿,应该去看看她老人家。”

这话说出来连王琼姿都不相信,笑道:“你到底干嘛去?”

李媛也笑道:“不干嘛,真去看看她。”

王琼姿随她去了。太后是皇帝的亲娘,李媛也不敢拿她怎样,只不过是打扮的富丽堂皇,神采奕奕地去看看太后,说几句话就走,至于太后怎么想那都不关她的事。

……

老大的名字取了一个“宁”字,以此来纪念李逸与王琼姿的初识地南京,宁儿是长子,寄托了两人无限的期待才出生,真真是抚养地周到细心,宁儿身边的所有的事情,王琼姿与李逸几乎都是亲力亲为。等到有了老二,没有了刚生孩子的新鲜劲儿,对老二的照养就不如老大精心,老二的名字都是王琼姿顺口起的,叫做“阿宣”。

有了宁儿与阿宣两个孩子,至少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是暂时不必要犯愁了,只需好好把他们养大。王琼姿与李逸达成一致,至少五年内是不准备再要第三个孩子了,先照顾好了这两个再说。

宁儿两岁了,会跑会跳会说话,与大人应答如流,可爱极了。阿宣则是个只会吃与睡的胖团子,有他们兄弟的陪伴,坤宁宫里每天都热闹非凡。

冯妙青带着她一岁的女儿进宫来,还没走进在就听到一片欢声笑语。葫芦迎她进去,笑道:“太子殿下在骑竹马玩儿。”

王琼姿让人看着宁儿在院子里玩,与冯妙青进了屋。冯妙青的女儿长得玉雪可爱,大眼睛红嘴唇,一对多一点,会牵着大人的手慢慢地走路,王琼姿没有女儿,稀罕的很,把这小姑娘搂在怀里了,小姑娘娇声娇气地喊她:“姨姨!”

成亲这几年,冯妙青只得了这一个女儿,珍爱异常,恨不得给她最好的东西,小姑娘身上的鞋子都是用缂丝料子做的,鞋子上还缀着拇指大小的珍珠。她见阿宣穿着棉布做的鞋子和很不理解,道:“娘娘,还是用缂丝裁鞋最鲜亮了,更加适合小孩子。”

“缂丝太硬了,我怕划伤他,所以才用柔软的棉布,你看阿宣里面的小衣裳我也是用棉布做的。”

实则王琼姿觉得缂丝的料子太金贵了,给个小孩子做鞋子太浪费,可能穿几次就小了,这是其一,其二是不希望小孩子养成奢靡的习惯。

冯妙青“哦”了一声,觉得有道理,“等我回去了也跟我们宝儿做几身棉布衣棉布鞋子。”

其实她今天来是有事情的,邵家几代单传,因她生了一个女儿,邵母虽然欢喜孙女,但是也想要孙子传宗接代,不免有些微词。好在冯妙青的娘家够强大,可以为她撑腰,而且邵廷玉这几年在甘肃带兵,夫妻两个聚少离多,邵母只能按捺住心里的想法。

冯妙青蹙了眉头,道:“我婆母对宝儿还不错,但是我听说她也常常在人面前说要是宝儿是个男孩子就好了,现在孩子听不懂没事,要是长大一点以后听懂了,心里不知道多难过。”

她有点泄气,“生个男孩子好难啊!我娘一辈子想生个儿子也没有如愿。”

按照原书中的情节,冯妙青生了一个儿子。是以,王琼姿以为她会生个儿子,没想到生了个女儿。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与原书中有很大不同,在蝴蝶效应下,冯妙青这胎是个女娃。

她安慰冯妙青,“先开花,后结果。说不定你很快就能生个男孩子了。”

冯妙青嘟着嘴巴,“但愿如此,我母亲也没法子了。娘娘,这宫里有什么秘方没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