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历史读物的春天

小说:文娱之皇之四 作者:屋子漏雨

“小光!你收拾好没?”吴国栋在客厅里看着午间新闻,一边喊着正在卫生间洗漱的儿子吴晓光。

“哎呀,爸,你别着急啊,我正刷牙呢!”吴晓光含糊不清的声音从卫生间里面传出啦。

“这小兔崽子。”吴国栋不满的嘟囔着,转而又冲着卫生间喊道:“你可得快点啊!等下别卖光了!”

“知道啦!”吴晓光道:“不能卖那么快啊!这是历史读物,又不是其他畅销书,放心,肯定卖不完。”

然而一个小时后,吴晓光傻傻的站在新化书店门前,神情沮丧。

他已经跑了三个书店了,毫无例外的《明朝那些事儿》都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吴晓光的内心还很坚定,这家没有,换一家就是了,可是一连跑了三家,就连市区最大的新化书店也没有,这下子他是彻底的蒙圈了。

没错,吴晓光想的一点都没错,《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读物,销量肯定不如畅销书,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出版商会对这本书的销量进行市场评估,如果估计销量会减低,那么相应的出版也会减少,所以,不管销量如何,比例是绝对正常的,不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所以,吴晓光错误的预计导致他空手而归,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回家之后,他将面对父亲的怒火和无止无休的唠叨……

其实,就连出版商也对《明朝那些事儿》的情况估计错误了,他们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的最终销量应该会在三百五十万册左右。为了保险起见。所以首印只印了二百万册。这二百万册还包括了网上预订的那五十多万册,也就等于,第一批整个华夏也只是投入市场一百五十万册而已。

整个华夏的书店很多,一百五十万册分散开来,其实也被稀释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是低估了《百家讲坛》的力量,在很多人眼中。《明朝那些事儿》是早晚要进入《百家讲坛》的,所以,这本书的受众其实是很广的。

不管是年纪大一些的,还是岁数小一些的年轻人,甚至是学生,都对《明朝那些事儿》充满了喜爱,还有很多单位,学校,都大量的采购以充实书库。

所以,在各种因素的结合之下。《明朝那些事儿》竟然在不到六个小时之内,出现了整个华夏脱销的状况!

夏静在知道这个情况之后。把负责出版的主管狠狠的一顿训,面对大小姐的怒火,主管只能默默的承受着,同时也万分惭愧,看来和大小姐比,还是差的很多啊。

加印!赶紧加印!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记者了解到,报纸上面是没有消息了,但是网络上面,却很快的就爆出了这个消息。

在华夏娱乐网上面,这件事情被放在了头版精彩导读。

《扶摇新书竟然在不到一天脱销!》

接下来,就是记者在市场采访调查的内容和经过,明确的说明,记者在本市的三十二家书店做了调查,《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全部售罄,据说出版社正在紧急加印中,根据华夏娱乐网其他外派记者的调查,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并透露出,首印二百万册,已经销售一空。

看到这个消息,网友们又开始本能的吐槽了。

“逆天啊逆天!历史读物居然能够首日销量这么多,这好像是历史上最疯狂的一次吧?”

“楼上说错了,不是日销量,第一天还没结束就卖光了……这成绩咋算?”

“历史读物中,好像只有《三国演义》的销量最高,现在已经累积达到五千万销量了,但是,这是多少年的累积啊!《明朝那些事儿》如果不是首印太少的话,估计这一天就能卖出两百五十万册,应该不是吹嘘吧?”

“不过话说回来,东文出版集团这次是怎么了?居然能够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真是让人费解啊。”

“谁能想到啊,历史读物,而且还是正史能够卖这么些?你看书店的销售场面,只能说是热烈,根本就谈不上火爆,谁能想到销量这么爆棚?”

“成批购买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学校,企事业单位,都纷纷购进《明朝那些事儿》作为内部读物,只能说,《明朝那些事儿》的受众太广了,这本书适合所有的华夏人,而且之前已经取得了成功,很对读者的胃口,是属于历史正史的创新之作,能取得这样的销量,一点也不足为奇。”

网友们尽情的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纷纷吐槽,十分热烈,同时感到振奋的,还有大批的历史读物作者。

这些作者是大部分都是兼职的,怎么说呢,写书并不是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他们的本职工作各种各样,又在大学当教授的,有在作协当领导的,有在学术会中搞研究的,有的还是报社杂志的编辑等等。

他们也是这个圈子中有点名气的人,他们都出版过历史读物,可是销量都是不高,当然,这也是因为历史读物的市场份额本来就是极低的原因,一本历史读物能够卖出五万册的销量就算不错了,如果有一本历史读物能够卖到二十万册,那就是奇迹了。

现在《明朝那些事儿》向他们展示了神迹!

没错,这个销量在历史读物中,就是堪称神迹的表现!

《明朝那些事儿》的神级销量促进了所有历史读物作者的荷尔蒙分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燃烧了他们的激情,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历史读物的春天,到了。

有的作者因为销量不佳而穷困潦倒,甚至有的作者已经准备要放弃了继续创作历史读物,可是林笑,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可以坐享其成,他们必须要用更严谨更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历史读物,否则有《明朝那些事儿》在这里,他们是别想去的好成绩的。

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读物的春天来了,但是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尊重历史,尊重读者。

“历史读物的春天似乎到了,但是果真是这样吗?”第二天,《华夏日报》的头版,出现了这么一条醒目的标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