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不服!”
第一个喊出不服二字并不是陈文,而是毛明山,甚至可以说是陈文还没想好怎么说,心直口快的毛明山就已经把话说出了口。
“经略,陈游击的南塘营战斗如何大伙都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不让陈游击率部参战,鞑子这次来的可是田雄那贼的提标营,几乎都是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此时不倾尽全力如何能够取胜?经略若是担心后路,末将愿意派出部分士卒来将陈游击换出来。”
见毛明山已经把话说出了口,黄中道也只得起身行礼,将他对此的想法说了出来。
“经略容禀,末将思来经略必有思虑,可否说与我等,做个参详,可好?”
看着众人的不解,以及陈文那已经开始逐渐被愤怒和疑惑充满的眸子,王翊很平静的将桌上的一叠书信推到了远离他的一边。
“陈游击,你自己拿去看吧。”
听到这话,褚九如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虽然他也认定陈文需要冷藏一段时间来磨一磨性子,但是此时此刻一个人付出了颇多的计划却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被排除在外,这份失意他却也能够想像得到,而这个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力,以至于此时的褚九如已经并不好意思再去看陈文。
陈文站起身来,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王翊的桌前,一封一封的把书信打开,信中的一字一句还是陆陆续续的浮现在在他眼前。
“王经略容禀,陈游击才具过人,只是……”
“……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陈游击性情……”
“……此子过于恃才傲物,即便善于操练士卒,战时也未必……”
“……如此跋扈之徒,日后必是操莽无疑……”
“……为国朝计,此子当磨砺一番性子方可大用,还望王经略深思。”
这些信来自于四明山明军各部,有些陈文听说过,有些他根本没听说过,但是这些人却能够有志一同的传达同一个理论,那就是陈文此人不可重用,若是此战王翊带领其出战的话,他们就不来了。
这些信的落款乃是四明山各部明军的首领,他们兵力不同,从属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却能如此团结一致,换谁也绝不会想象到这是出自内斗频仍的南明各势力之手。
耐着性子看到最后,陈文终于看到了一封与众不同,想来也是正常,毕竟这可是出自史书上留下过大名的名人手笔。
“……完勋吾兄明鉴,陈文此子必是阉党余孽无疑。阉党祸乱天下……当远远逐之,勿使其为祸朝廷,以至断送……”
落款赫然写着愚弟冯京第这五个大字。
从最开始那段内容,陈文很清楚这就是王翊曾经和他提过的冯京第愿意联兵参战的那封书信,只是显然王翊并没有把这封书信的内容全部告诉他,或许这和他刚刚看过那些书信还没有寄到有关吧。
只不过,有个概念还是让他颇为诧异……
阉党?
就因为我支持余煌的理论,反对赴日乞师就是阉党了?
且不说老子是不是阉党,阉党怎么啦?
是谁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改良了造纸术,传承了人类文明?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伏边定远,为大唐平定西南蛮夷?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操持国政,挽唐廷于既倒?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拓边西北,经略幽燕?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扬帆远航,扬国威于万里之外?
是阉党!是阉党!
是谁只手擎天,压制祸国殃民的东林党?
是阉党!是阉党!
无论什么时代,说谁都会,做可就未必了。
平日素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有素手谈心性的功夫把国事、政务以及尔等应尽的本分尽到了,还特么用得着临危一死吗?
一帮嘴炮!
看完这些书信,陈文不厌其烦的将它们收归信封之内,随后恭而敬之的重新交还给王翊。
“他们说得好有道理,末将竟无言以对。既然此间已经没有末将什么事儿了,末将营中还有些紧急军务需要处理,告辞。”
说着,陈文在众人的目光中平静的离开了中军大厅,至少在在场的大兰山官员们的眼中是这样。
王翊万万没有想到陈文会是这么个反应,只是也正是因为陈文的这个反应,更加坚信了王江先前对陈文的评价。
“陈游击的账册吾已经审核过了,这些日子以来,他的每一文钱都花在了养兵、练兵上,从来没有挪用过哪怕一文钱,甚至就连你我给他的报信赏银都用来养兵,这样的人练不出精兵就奇怪了……为了军饷去殴打褚素先,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上山两个多月了,陈游击似乎每天都在精力旺盛的做着有关力图恢复的事情,甚至连女色都没有招惹过,这在他这个年纪实在是少见的很,如果不是他连男色都没兴趣……”
“陈游击直到今天也不过只有一个亲兵,还是胡二那厮的妻弟,八成还是看在你我的面上才应下的……”
“钱财无所取,美色无所动,就连需要人尽心伺候的生活似乎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一个出身富贵之家的年轻武将竟会如此自苦,实在是闻所未闻,即便如戚少保也曾经贪恋美色,可是这个陈文似乎满脑子都是如何驱除鞑虏。这是好事,只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完勋,陈文此人与其说是跋扈,还不若说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这是张居正曾经得到过的评价,虽然王翊和王江并不明白支持着陈文如此行事的这份信念是从何而来的,但是张居正的下场,以及王江口中的那个谋国可能存在的另一层含义,着实让王翊有些不寒而栗。
“辅仁,你已经有了赞画之功,朝廷是不会忘记的。你既有才华,那么日后功劳还不说唾手可得吗?或许今天你会怨我,但是为了国朝,也为了你的将来,这份功劳还是应该分给其他人一些。”
看着陈文离去的背影,王翊深吸了口气,心中默默念到,似是在安慰那个渐行渐远的属下,也或是在安慰他自己。
中军大厅的大院外,一众与会的官员武将的从人和亲兵们正在一起插科打诨,张俊身为王翊身边的随从胡二的妻弟,此刻又是大兰山明军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南塘营指挥陈文的亲兵,自然是备受关注。
就在这时,一众人听到了大院里传来了脚步声,满以为会议结束了的他们却只看见了陈文一脸冰冷的走了出来。眼见于此,众人立刻行礼,而他们行礼的对象却似乎根本就没有看见一般径直的走了过去。
张俊跟随着陈文走在返回营区的路上,直觉得自从陈文从中军大厅出来后,整个大兰山的温度都好像降了许多,冻得他一路上连嘴巴都不敢张开。
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房间,陈文一屁股坐在了桌子后的太师椅上。随着屁股重新接触到椅子面的那一瞬间,陈文只觉得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扑面而来,仿佛要将他淹没一般。
作为计划的制定者,陈文很清楚这一次四明山明军的出兵数量,质量什么的先抛开,光战兵就有将近万人之众,甚至比清军那边的提标营和绍兴绿营的总和加一起的两倍还要多。
如果从这些日子以来,王翊、褚九如和几个大兰山武将得到的情报来计算的话,家丁、亲兵之流的精锐也达到了几近两千之众,这个数量级的兵力仅仅用来对抗北线的清军完全是绰绰有余的。
而他的那几百兵虽然看起来比较精锐,但几乎都是步兵不说,数量也实在太少,就算是按照王翊的要求编满那一千人,和那六、七千的四明山各部明军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其结果也不问可知。
“这就是所谓的过河拆桥吧?”
看到那些书信的内容,陈文立刻就想起了那个历史上在永历三年被同僚谋杀的四川明军将领杨展。
在张献忠入川的日子里,四川明军为了对抗张献忠疯狂的劫掠民财以求自足,但却还是鲜有胜绩;而杨展控制的嘉定州却能够恢复生产,自给自足,后来更是堵住了张献忠南下出川的道路,将其一举击溃,陈文那个时代著名的世界级宝藏“张献忠江口沉银”就是张献忠在被杨展击溃的那一战中所造成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知道爱惜民力的武将,最后还是死在了前去投靠他的同僚的阴谋之下。杨展死后,嘉定州也陷入了那些谋杀者的手中,好容易在这乱世之中安定下来的四川百姓也再一次迎来了颠沛流离,甚至是为乱兵屠戮的命运。
“我心心念念的谋划着,不知疲倦的忙碌着,为的不过是让你们这些暂时还不愿意屈从于满清的义士能够有机会继续保留着汉家衣冠活下去。”
“可是现在看来,这一切不过是我想多了而已,原来你们根本就没有把我当成你们中的一份子,原来我特么从头到尾根本就都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后背倚在太师椅的椅子背上,脊背上的疲乏无力似乎是得到了稍稍的缓解,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连呼吸都开始困难了起来。
“既然你们觉得用不着老子了,那你们就自己玩去吧,老子不奉陪了!”
心头的怒火在一瞬间点燃了所有的无力,就连眼前多宝格上摆放着的那件曾经被陈文称之为古董的民窑瓷瓶也愈加的碍眼起来。
“砸碎它!”
“反正这东西也不是你买的,砸碎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不破不立,砸碎了它之后,那个位置才能放置其他你更加喜欢的东西。”
“砸碎它!”
“……”
无数个声音在心中回响,这一切都促使着满脑子已然被愤怒所充斥的陈文自太师椅上站起身来,他走到多宝格前,将那个瓷瓶拿到手中,随即高高举起,重重的摔在地上。
“嘭”的一声,那件曾经还被陈文认定拿回去就可以换套房的青花云龙纹瓷瓶便在地心引力和陈文施加的自上而下的作用力下,与坚硬的地面来了一个亲密接触。只在一瞬间,这件现在根本不值钱,但若是放在几百年后当古董卖还有些价值的瓷瓶便再不复存了。
随着瓷器破碎的巨响,作为亲兵始终守在门外的张俊连忙冲了进来,可是迎接他的却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
“滚!”
随着这个字喷薄而出的不仅仅是愤怒,甚至连心中郁结的怨气也消散了不少。
仿佛筋疲力尽般喘着粗气的陈文看着眼前碎了一地的瓷瓶,他很清楚,哪怕是最巧手的工匠也很难将其重新拼接、粘合起来。
破碎了,便再也无法回到原样,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从没有要破罐子破摔,他们的心中都还充满了对于未来的希望。哪怕这些希望在曾经的那段历史中只是妄想罢了,但是每个人都有梦想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若是此刻选择放弃,那我何必留下来,在郑成功麾下从幕僚做起不比此间轻松、安全?
我留下来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这些人能够有机会活下去,从而带领着他们在浙江抗击满清的暴虐统治吗?
不是吗?
示意房门口那个已经惊吓得瘫倒在地、瑟瑟发抖的少年将地面上的狼藉收拾干净,陈文便再次回到了桌子前,沉心定气之后,他便重新修改先前为了应对一旦战败的可能所制定的补救计划。
“人生而平等,所以皆有选择道路的权利。老子不是圣母,既然你们不想活了,那你们就去死吧,老子和老子的南塘营一定会带着那些愿意信任我们的人设法活下去的。”
“对此,我深信不疑!”
第二天,随着中营动员的开始,南塘营也接到了留守大兰山老营的正式命令。除了极少数的新兵感到庆幸外,所有的老兵和绝大多数的新兵对于这个命令都显得颇为不满,甚至是愤怒。在他们看来,他们身处的这支南塘营拥有着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不让他们出战不仅是蔑视他们的能力,更是在妨碍他们升官发财!
只是在陈文的军中军法大如天,才没有出现正常明军之中时常会出现的发泄不满和愤怒的兵变行径,但是这也仅仅是被压制下来了而已,这些负面的情绪依旧存在。
对此,陈文却只是尊奉经略衙门的军令,派出始终被他视为心腹的吴登科带着鸳鸯阵杀手队丙哨和丁哨接手大兰山南面镇子上那块属于中营另外两个守备队的营盘,只当是接管防区了。同时,他还给李瑞鑫下达了一项秘密任务。
鲁监国五年十月初六,这个日子若放在后世的北方早已经开始供暖了。当然,本着“喂人民服雾”的精神,pm2.5的浓度也应该已经破千了。
只不过,身处在四百年前的明末,浙江四明山腹地的大兰山上,哪怕还处于小冰河期,十几摄氏度的气温倒也不至让人感到过于寒冷。只是唯一让人有些不爽利的,便是今天分明是个誓师出征的大日子,却迎来了一个山雨欲来的阴霾天气,倒显得是老天爷仿佛不愿去看到下界凡人的纷扰似的。
大兰山老营的大校场上,中营的四个守备作为经略府的直属兵马需要随王翊出征,此刻的他们正占据着大校场的正中部分,等待接受检阅。而驻扎在老营的另一支兵马,大兰山明军的第六个战兵营,陈文麾下的南塘营则侍立于校场的两侧,鸦雀无声的做好绿叶的工作。
第三通鼓过后,身披铠甲的王翊在一众属下的尾随下登上了点兵台。请过了尚方宝剑和经略印信,在向东面鲁监国的行在行礼后,王翊便开始宣读军令。
“……胡骑凶逞,国事坎坷。甲申之后,夷狄侵入中国,剃发易服,屠戮生民,汉家江山危在旦夕,衣冠文明断绝在即……”
“……本官奉监国殿下诏令,统领四明山诸军,以图恢复之计。赖监国殿下福泽庇佑,将士用命,两破上虞,数退胡骑,保全此间生民……”
“……今鞑虏集结大军,犯我四明山之地,本官决意,以大军迎战鞑虏,务求全胜,以保全此地百姓之安宁,进而收复失地,中兴大明江山。”
“此令,经略直浙军务、兵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使王,监国五年十月初六。”
杀牛祭旗,三呼万胜之后,中营便依照顺序自老营鱼贯而出,而王翊则在经略府亲兵队的护卫下最后出发。
“此次出征,辅仁务必守好这根本之地。若得全胜,你的守御、赞画之功朝廷亦必不会忘记,本官也定会向监国殿下为你请官授勋的。”
听着本该被安慰的人此刻正在安慰自己,陈文原本已经变得冰冷坚硬的心中竟产生了一丝酸楚。他很清楚,从自己来到大兰山起,王翊在信任他的能力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警惕,身在其中的他并不难感受到。
只是想到自己一介白身而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成为了领兵数百的明军正式武将,这里面除了陈文自己的努力外,更多的是来源于王翊的支持。如果没有王翊的话,此刻的他可能早已经成为一具路倒尸了,更不用说拥有了这样一支种子部队了。
“末将定不负经略所托,必不让此间华夏生民为鞑子屠戮!”
“很好,本官亦坚信辅仁言必有信。”
誓师大会结束后,陈文立刻下令南塘营训练如故,只是有家人在四明山一带的将士须得立刻将家人全部集中于老营,以应对变局。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场迟到了半个月并且变更了决战地点的四明山之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ps:原本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一场原本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大战即将开始,其实这场战役完全可以说是南明,甚至整个明末期间很多次战事的复刻。此间双方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只不过真正的胜利者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