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光州地界。
这里是黄超治下的大明,与刚定都江陵(今南京)的南宋的交界之地,属于南宋。
黄超自从登基后,一直在梳理自己地盘内的内政,没有乘胜追击。
这一年,两浙地区发了洪水,南宋朝廷刚刚成立,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赈灾。
于是光州的农民们就遭了殃。
天灾必定伴随着人祸,因为地主们最喜欢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用高利贷等方式,最后以超低的代价收购这些农民们的土地。
张全蛋就是这批失地农民中的一员。
他家地里颗粒无收,为了养活自己的老婆和儿子,他不得不去找地主刘老财借了点钱去买粗粮充饥。
等一个月后,洪水完全退去,张全蛋正庆幸自己一家活下来了的时候,刘老财家那帮凶神恶煞的狗腿子找上门来了。
狗腿子们手上拿着有他手印的借据,告诉他,他现在已经欠了“刘大善人”十两银子,要他赶紧还钱,还不起就要拿他家的地来抵债。
张全蛋不会算数,也不会识字,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为啥他明明只借了一个月不到的粮食钱,会这么快变成十两银子这么大的巨债。
他说不清,辨不明,手足无措,只能接受了这次“打劫”,把自家的两亩地给了狗腿子。
但没想到的是,狗腿子们拿到地了还不知足,反而得寸进尺的说:
“两亩地可抵不了10两银子!这样吧,我看你家婆娘还有几分姿色,还能值上一点钱,一起给我,你欠的10两银子就算一笔勾销了。”
说着,狗腿子还动手动脚的开始调戏张全蛋的老婆。
这下张全蛋是再也忍不住了,他抄起手边的锄头,奋力往这猥琐的畜生的脑袋上一砸,红的白的溅了他一身,狗腿子当即毙命。
旁边两个同样猥琐的狗腿子这下尿都吓出来了,他们根本没想到这老实巴交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张全蛋居然敢杀人,赶紧连滚带爬的跑了。
看着地上的尸体,张全蛋知道自己闯祸了,也赶忙拉着自己的老婆孩子逃跑。
他很清楚往南边是地主刘老财的庄子,要想活命,得往北走。
他们一家人拼尽全力的跑,跑了半天,力竭再也跑不动的时候,刘老财的人马追上来了。
同时河对岸的民兵队也发现了张全蛋一家三口。
这里已经是黄超的大明境内,边境线上有一边巡逻一边种田的民兵队。
行政组下派的教导员发现突发情况,赶忙吹响了集结口号。
听到三声号响,一百名经过了一个多月操练的庄稼汉子,抄起随身的精钢铁铲组成了队列,上前逼停了刘老财的人马,两方人将张全蛋一家团团围了起来。
狗腿子中领头的指着张全蛋说:
“诸位兄弟,这泥腿子欠了刘大善人的钱不还,还杀了我们一个兄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烦请诸位兄弟让条道,让我们将人带回去。”
听到这话,张全蛋心中绝望,他最后看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一眼,然后向民兵队跪了下来。
说道:“小人自知死路一条,杀了人我用命偿,死前我只求大人救下我的妻子和儿子,小人下辈子做牛做马还给你”
听到张全蛋还敢求情,狗腿头目忍不住上前想打人,教导员眼疾手快的举枪:
“你!站住,在往前走我就开枪了,退回去!”
狗腿头目知道对方手上那种烧火棍的厉害,只得悻悻的退回去,说道:
“这个刁民欠钱不还,还动手杀人,你得死,你的老婆孩子也得偿债”。
张全蛋的老婆也跟着跪下了,哭着说:
“你们这些天杀的血口喷人,我们只是借了一点活命的粮食,没想到一个月不到利钱就多到了10两银子,拿了我家的两亩地抵账还不够,还想要侮辱于我!分明是这样全蛋才忍不住出手杀了那个侮辱我的畜生的!”
接着她抱着自己的孩子,大人小孩一起哭了起来。
教导员听完这段话,基本已经知道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再看看周围的民兵兄弟们,一个个都神情激动,似乎是从张全蛋身上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一些影子。
这些民兵都是从各个农村选出来的,在开启民智之后,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原先剥削他们的地主深恶痛绝。
他们已经深刻的意识到,只有所有农民兄弟们团结起来,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真正的过上好日子!
教导员走上前去,扶起了张全蛋的老婆和孩子,甚至从荷包里摸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糖,喂到了孩子的嘴里,然后面向众人说道:
“在我们大明,根据刚颁布的【大明律】,在自己家中,有权制止外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所以,张全蛋,你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亲人不受伤害,因此,无罪!”
狗腿头目听到这话,怒不可遏的说:“他是大宋的人!你大明的法律审不了我大宋的人!”
“在我大明土地上的都是我大明的人!”
“你!你确定今天一定要保下这个泥腿子!?”
“我今天就保下了!你又能如何!”
狗腿头目本来还想放两句狠话的,但是突然看到对方乌压压的一群汉子,手持亮晃晃的铁器,特别是还有一杆枪,于是秒怂。
“我…我…”
他吞吞吐吐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
“滚!”
教导员持枪向前逼了两步,狗腿子们就灰溜溜的转头跑了。
此件事了,民兵们继续种田和巡逻。
教导员则带着张全蛋一家往训练基地去。
抵达后教导员第一时间将此事上报,很快上级的嘉奖令就到了,夸他这件事处理得好,还将这件事下发到各个边境线的训练基地,供其他教导员学习。
因为最近天灾,老是有灾民往大明边境这边跑,像张全蛋这样的失地流民很多,黄军在知道此事后,亲自赶往前线,开启以工代赈的预案,收拢了一大批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