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藏天光 第221节

陈翎目光死死看向吴佐一,吴佐一顿了顿,很快,又从方才的叩首到重新跪直,从早前的痛心疾首到眼下的义正言辞,“陛下,此事已然牵连平南侯府,大理寺强压下此事,陛下也迟迟不肯表态,究竟是袒护何人,要如何袒护?”

吴佐一言罢,殿中都是惊讶!

“吴佐一,天子跟前岂容你放肆!”一直没有开口的宁相忽然打断,“陛下已经说了,此事丽和殿相议,你这是做什么!”

吴佐一大笑一声,“陛下,宁相!江山社稷不可如此啊!千里之穴尚且能溃于蝼蚁,更何况此事远不止如此!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奈何陛下啊!陛下为何视而不见!老臣……老臣不能愧对先帝,愧对先祖!……老臣,老臣只能死谏!”

吴佐一言罢起身。

也不知可是巧合,吴佐一原本就跪在宫柱一侧,当下就朝宫柱撞去!

因为实在太快,禁军侍卫又都在大殿两侧值守。

吴佐一这一幕来得突然,禁军侍卫根本来不积极拦下,就算是最近的沈辞和小五都没赶上!

而吴佐一本就年迈,这一撞又带了十成的力道,是根本冲着寻死去的,本就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于是只听“哄”的一声,吴佐一撞头倒地,宫柱上和吴佐一头上都是血迹!

啊!!!

大殿之中顿时一片惊慌,这还是天子这一朝,不,还有先帝,天子祖父这一辈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沈辞离得最近,最先上前,“太医!”

人还未死,是要穿太医!

启善连忙吩咐,“传太医,传太医,快!”

内侍官赶紧照做,大殿之中也一片慌乱,等小五上前从沈辞手中接过吴佐一,是见还要一口气在;但见眼下殿中已经混乱,沈辞起身,“天子在此,所有人原地待命,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殿中忽得安静下来,启善也好,宁相也好,还有朝中官吏都纷纷看向沈辞

是了,这个时候倒是沈将军清醒!

沈辞继续道,“禁军听令,守好天子!”

“是!”

至此,殿中未再生乱。

宁相也朝殿上拱手,“陛下可有受惊?”

陈翎是没想到吴佐一会如此……

她其实应当想到的,她都想到吴佐一是弃子,准备连命都豁出去,但没有人会想得到吴佐一会血溅当场。

这背后之人深谙权术之道,也知晓如何拿捏人性。

陈翎沉声道,“太医呢?”

启善应道,“老奴再让人去催!”

等太医来,禁军随同将人抬了下去,殿中,御史台官吏各个眼中含泪,群情激奋,带头之人道,“自陛下登基以来,天下清明,吴大人时时挂在口中一句便是天子贤明,洞察朝中,体察民心,御史台无本可参,乃朝中幸事,百姓幸事。如今吴大人却在朝中死谏,何等悲壮!作为监察御史,吴大人没错,是有人在朝中混淆视听,微臣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言罢,叩首不起!

身后的御史台官吏皆叩首,“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既而有更多朝臣纷纷附近,“恳请陛下秉公处理,彻查此事!”

方四平拢眉,这是将天子逼到不得不动大理寺和平南侯府……

方四伏心中唏嘘,没这么简单,这恐怕才刚刚开始。

第118章 避嫌

由得吴佐一的死谏在前,再加上御史台一众官员言辞恳切,殿中不断有官员加入请命当中来。

宁相身为百官之首,此时理应做天子与朝臣之间的缓冲,也避免更多人朝臣被煽动,左右天子更多。

故而宁相上前,旁人便纷纷噤声。

“陛下,吴御史与常寺卿所言皆有道理,但身为监察御史之首,吴御史死谏,何等悲壮,湖城官银失窃一事,既然事关平南侯府清誉,相信平南侯也愿意配合大理寺彻查此事,也可还平南侯府清白。”

宁如涛言辞中肯,既照顾了御史台一干官员的情绪,也安抚了平南侯府一派的官吏,也没有站在常世勇和大理寺的对立面。

宁相这番话于各方而言,都很公允。

常世勇也看向殿上,但天子应道,“宁相思虑周全,此事,就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办,众卿,都起身吧。”

“谢陛下!”

得了满足的众臣也都相继起身。

相比方才矛盾冲突到极致之时,此时的殿中明显安稳了许多。

宁相再度拱手,朝向天子台上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常寺卿此事并未提前知会同陛下,也未给湖城一个答复,所以才有今日一说,是常寺卿有处置不妥之处;但常寺卿行事,确以大理寺惯例为范,并无旁的过错。只是为了避嫌起见,此事最好不由常寺卿来继续主事,老臣建议,此事有大理寺少卿姜宏允主持。”

常世勇心中一舒,此事宁相开口,算是将他摘出了。

也算公允。

让姜宏允主持此案,也合情理,更不会让天子下不来台。

常世勇上前,摘下官帽,“陛下,此事的确是微臣思虑不周,宁相提到避嫌,微臣认为妥当。但微臣乃大理寺之首,避嫌起见,应暂时交出手中事宜,由姜宏允暂代诸事。”

此事乃天子授意,常世勇很清楚,只有他避嫌,才不会牵连到天子处,而是做他处置不妥了结。

“准奏。”陈翎应声。

“谢陛下。”常世勇拱手。

眼见到此处,今日早朝中的这场风波算是应当过去了,但御史台带头之人继续道,“陛下,此事平南侯府在其中尚未脱嫌疑,陛下虽已责成大理寺彻查此事,但平南侯世子尚在京中,若还自由行事,实为不妥。”

当即,也有朝中官员响应,“的确如此,若平南侯府已有嫌疑,平南侯世子是不应当再自由出入京中。”

陈翎仔细留意接连响应的几人,没有打断,慢慢听他们说。

接连几人恳请之后,是方四平上前,“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此事不妥。此案尚未有定论,扣下世子是想传递什么信号给平南侯府?给朝中?给国中?此事如此做,是否更欠妥当,还需商榷。”

“平日大理寺办案,若有嫌疑之人,也会提前扣下;为何到了平南侯府这处就要网开一面?”

对方继续咄咄逼人,方四平平静道,“正因为是平南侯府,功臣之后,才不能寒了平南侯府上下的心。若是大理寺彻查,此事确实同平南侯府有关,那便另当别论了。”

“但若是真同平南侯府有关,平南侯世子又趁乱逃出京中,朝中明知如此,还是放虎归山,这个责任,方大人担得起吗?”

方四平冷眼看过,“御史台如何谏言,是御史台的事,但在翰林院看来,此案并未定夺的,若因处置不当,逼反平南侯府,这样的前车之鉴,临近诸国还少吗?御史台付得起这个责任吗?”

“你!”

方四平继续道,“微臣看来,无论是翰林院,还是御史台,都负不起这个责任,燕韩几百年基业,也不是草木皆兵,宁肯错杀千人,不能放过一人来的。此事自有天子定夺,但平心而论,御史台今日谏言不少,既是谏言,也应有度,否则就不是御史台上达天子,下察百官的清明,而是越雷池过多,想在朝中主事了?”

若说方才御史台的人还在群情激奋中,宁相虽然安抚了各方,但并没有浇熄方才吴佐一点燃的御史台众人心中热情。

但方四平的这番话,才真在御史台众人心中敲响了警钟。

若御史台再如此行事,就不是公正谏言的御史台,而是触手伸到了朝中……

打蛇打七寸,方四平的话让御史台众人脑中都清醒了一番。

确实逾越了。

但随着方四平的一番话,方四平和翰林院再度站上了风口浪尖。

陈翎目光瞥向殿中,继续看着殿中众人,不知道下一个出来的人是谁……

但朝中谁都未想到,此时站出来的人是方四伏,“陛下,微臣有事起奏。”

“说。”陈翎知晓方四伏是要在风口浪尖处将方四平拽回来,一笔写不出两个方字。

方四伏笑呵呵道,“启禀陛下,早前谭王之乱,平南侯府确实鞍前马后,当时的庆功宴诸位大人应当都有目共睹。陛下一惯爱民如子,更待朝中亲厚,如今此事尚未有定论,风声传出,恐怕平南侯世子在京中也不安心,平南侯也不安心。不如陛下传召世子入宫伴驾,等事情有了定论,再行定夺也不迟。”

方四伏说完,人人心中都心知肚明。

入宫伴驾,是要比软禁府中好听多了,但伴在天子近侧,原本就是殊荣,方四伏那句怕风声传出,平南侯世子在京中也不安心,才是神来一笔。

如此,既避免了放虎归山,也顾全了平南侯府颜面,还让天子好做。

方四伏这个主意滴水不漏。

果真,陈翎颔首,朝启善道,“启善,传旨,宣平南侯世子入宫伴驾。”

“是!”启善拱手。

到此处,早朝应当算告一段落了,启善正想高声宣布退朝,吏部尚书鲁远洋上前,“陛下,微臣还有一事。”

启善退回。

“姜宏允。”鲁远洋唤了一声。

大理寺少卿姜宏允上前,“陛下,鲁尚书。”

鲁远洋沉声道,“此事常寺卿都已避嫌,依照大理寺查案条例,此事涉及天子安危,平南侯府与沈家是姻亲,如今沈将军执掌禁军,是否应当避嫌。”

鲁远洋说完,殿中纷纷反应过来。

方才吴御史和御史台的人确实旁敲侧点过沈将军这处,但因为陛下当时打断,此事都被殿中众人抛之脑后。

鲁远洋如此提起,姜宏允应道,“回陛下,根据大理寺条例,沈将军应当避嫌。”

姜宏允说完,殿中再次哗然。

一方认为姜宏允所言妥当。

另一方,则入小五一般惊呆。

此事同沈将军有什么关系,光是平南侯府是否牵连其中都说不清,怎么忽然又到将军这处要避嫌了?

小五就在沈辞身后,沈辞再度提醒小五稍安勿躁。

戴景杰这处,沈辞也朝他摇头。

戴景杰窝火。

鲁远洋和姜宏允说完,殿中目光都依次看向沈辞和宁相处。

沈辞自是不说了,宁相是百官之首,宁相如何说,关系到天子的态度。

宁如涛上前,“陛下,沈将军,老臣愚见,怀城之乱沈将军护驾有功,又救天子与太子与危难之中,行事光明磊落,无愧于心,这等时候更应做表率,主动避嫌。”

陈翎看向沈辞,修长的羽睫轻轻颤了颤。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