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厥说道:“妇道人家少说话,这才是正道。”
“可是妾身实在是担心殿下,自从殿下从庄子上回来之后,精神状态一直都不好,整日郁郁寡欢,妾身都看在眼里,您让妾身如何视而不见?”鄂王妃说道。
“但是此事与齐国公无关,你为何要将罪过都归于齐国公?”李厥面色严肃的看着鄂王妃:“所以我问你,将矛头指向齐国公,是谁跟你说的?又是谁?让你来提醒本王的?”
“并没有人让臣妾对殿下这般说。”鄂王妃说道。
“没有人?”李厥冷笑:“自你我成亲起,你可从来没有在本王面前议论过什么,但是今天,你有些不一样啊,你这般说,难以让本王相信你啊。”
“那是因为先前殿下也未曾与到过这些糟心事儿不是?如今,妾身是因为担心殿下,怎么反倒是让殿下猜忌妾身了?”鄂王妃脸上的表情有些诧异:“就为了一个外人?”
李厥闭上眼睛,长长的呼出一口气:“罢了,此事与你说,你也不会明白的,也甭说了,你去忙你的吧,让本王静静。”
鄂王妃闻言,也只能到此为止,带着自己的贴身宫女退下了。
李厥闭上眼睛,揉了揉自己的脑门。
最近宫中在说,因为燕王去世,长安城一个月之内不准操办喜事的事儿,这件事儿现在礼部正准备拟定章程,然后张贴在长安城之中,昭告长安城里的百姓。
说起喜事,自己在庄子上的时候,玄家应该也在准备,毕竟,窦孝果跟安安都已经定亲了,两人成亲,也是势在必行的事儿。
想到这里,李厥好像也想到一些什么苗头。
当初自己去庄子上,大抵应该是要住进玄家大宅的,但是后来确实住在了书院里。
李厥现在有点儿心烦意乱的,这事儿,他也不想仔细的去想了,想了又有什么用?
玄家还能谋害自己不成?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要是玄家想要对自己不利的话,当初自己早就死在了自己的大哥的手里,哪儿还会有今天。
若是齐国公想让自己死的话,借着李象的手除掉自己,不用费这么大的功夫救自己,岂不是更划算?
至于自己的王妃所说的
李厥摸索了几下自己的下颌,要非说是她自己想到的话,也不是说不过去,若是有人要她在自己面前这般劝说的话,会是谁呢?
内廷和外廷有来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鄂王妃的父亲是国子博士,一个小小的国子博士,怕是还搀和不了这些事儿吧?
如果跟外廷有关系的话,那这背后撺掇的人,还真是其心可诛。
在这一年林林总总诸多事情发生,如今,也是进入了冬天,大动静是没有了,但是小热闹不断,无伤大雅。
一进入冬天之后,百姓们也闲散了下来,冬天除却在外面找些零碎的活儿之外,也就没有什么能做的了,来庄子上的人也少了不少,至少要等到年关将近,庄子上才能热闹上一阵子。
至于这段时间,玄世璟可是不想出门了,也就在家里窝着了。
但是他不去找事情,总有事情找上他啊。
秋天的时候,房遗爱奉旨离开长安到地方上去督办钱庄的事情,虽然当初按照玄世璟说的,放下脸面诚心诚意的请百姓们原谅这法子已经见效了,但是实则,在钱庄真正落实整改之后,大多百姓还是对钱庄持有怀疑的态度,即便他们存在钱庄的钱财都已经取出来了,分毫没有损失,但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整个大唐都知道了,想要获得再次信任,可不容易啊。
可不是说鞠躬行礼道歉就能完事儿的。、
这只是提供了一条路,官府走了,但是还有一些百姓不想走啊?
钱还是放在自己家里安全一些。
这是现在大多数百姓所想的,宁肯在自家猪圈底下挖个坑把钱财埋了,让铜钱生锈,他们也不太想往钱庄里去存了。
这就让房遗爱犯了难了,要是事情解决不了的话,他过年还真就没法儿回长安了。
就算暂时回长安过年,他怎么跟满朝文武交代,怎么跟陛下交代这事儿?
房遗爱无奈之下,写信跟玄世璟诉苦,就说起这事儿了。
玄世璟正坐在书房里头,看着房遗爱的信发呆呢。
“夫君,怎么了?”晋阳从外面走了进来。
“哦,是房二哥来信了,说在外头遇到点儿难处。”玄世璟说道:“还是关于钱庄的事儿。”
玄世璟将信件递给了晋阳。
晋阳看过之后,将信工工整整的叠了起来,放回了信封,说道:“这事儿难做,也是意料之中,今年查出来的钱庄的案子,也的确是朝廷的一些官员,辜负了百姓的信任,借着钱庄,搜刮民脂民膏,损害百姓的利益,百姓不再轻易相信钱庄,也是正常,若是这事儿放在妾身身上的话,妾身也不会轻易再相信钱庄了,没有人比百姓,更了解官员的好坏了。”
尤其是地方上的官员,一个地方上的官员,他是好,还是坏,是清廉,还是**,唯有地方上的百姓最是清楚,甚至连朝廷中央都比不上百姓更了解他们,百姓们不相信,也正常。
但是现在得想个办法重新获得百姓的信任啊,不然的话,关于钱庄一事,这就算是完全毁掉了啊。
朝廷折腾钱庄,折腾了好今年了,起初的阻力,而后的风风雨雨,都挺过来了,难不成,就要糟践在这件事儿上,然后让整个钱庄体系功亏一篑吗?
那朝廷可就真成了一个笑话了,不管是放在现在还是放在将来,史书上一提,大唐要发展钱庄,结果毁于一帮贪官污吏和世家手中,没有弄成,结果朝廷最后没办法了,就放弃了钱庄。
“那现在,就得赶紧想个办法了啊。”玄世璟摸着自己的胡须说道:“这不仅仅是房二哥的事儿,这也是整个大唐的事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就算这封信不是送给咱们这边来发牢骚的,是送到陛下书案上,朝廷,也得商议此事。”
大唐第一少
大唐第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