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38节

随即他又想起王安石对他转述的,熙河经略王韶的提议——

回陕西,重新投身行伍,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可以追随王韶,前往熙河路,参与“熙河开边”。

按照王安石所说,王韶极其赏识种建中,如果种建中投身于王韶麾下,王韶会给他最大的自主权。

如今朝廷将战略重心从缘边四路渐渐移到了这新设的熙河路,只要大军在熙河路有所斩获,领兵的大将与随军的文官,都能得到快速升迁的机会。王韶本人便是一个例子。

总之,在熙河路,种建中不必再担心文臣武将之间明里暗里的排挤倾轧,争功诿过。相反,他将得到来自上司的信任与全力支持,并且有一大片天地,可以任由他放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王安石所转达的王韶提议,种建中并没有马上回绝。

他明白自己有些动心。

汴京城虽然绮丽繁华,但他在听见任何有关西军战事的消息时,都能感到自己血管里热血涌动。

但口头上,种建中还是谢过了王安石与王韶的青眼相待,并直说他在军器监曾孝宽手下学到了良多,而且手上还有些“研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王安石对此并不意外,甚至该赞扬了种建中“有始有终”。

然而只有在此刻,种建中偏头看一眼抱着手炉,正在慢悠悠上马的明远,才突然明白了自己心中为何有种强烈的不舍。

“小远——”

他低声呼唤。

明远骑着踏雪,就在种建中身边不远处,却完全没有听见师兄的这声呼唤——明远此刻正向空中伸出一只手,带着几分孩子气地呼唤道:“哎呀,下雪了!”

种建中仰头:果然如此。

发白的空中,一片片厚实的雪花如鹅毛般悠悠飘落,覆在人头上脸上,是一阵阵清爽的凉意。

种建中便用大氅将弟弟瘦小的身躯裹得更紧些,同时也听见了种师中的鼾声。

“真是和小时候一样,在哪里都能睡。”

种师中的鼾声似乎便更响了些。

随着蹄声的的,两人来到了街口。

这该是他们分别的地方了。

明远往南,种家兄弟往西,各自就能回到各自的住处。

种建中一跃下马,看看种师中——这小家伙还稳稳地伏在马背上,睡得好香。

这时风雪已大,目力所及,街道已经都开始泛白。

快要五更天了。

可饶是如此,汴京城头的小贩们竟还在忙忙碌碌地冒雪做着生意。

这一带本就是汴京城里店铺小摊最多,最热闹繁华的地方之一。

附近有个小市场,每到五更天就点亮灯火早早开张,待到天亮就散去,所以被称作“鬼市子”2。

其余店铺则会接班——卖姜的姜行,卖纱的纱市,做珍珠、丝绸、香料、药材生意的铺子,天亮后开门迎客,寒暑无休。

饮食方面,各种生熟食、野外和水产生意也是五更开张,一直经营到夜色浓重。随后就是各种小吃杂嚼的摊位顺利接班,彻夜不息,直至天明。

此时此刻,有些人是在为开市做准备,支起摊位、灶具、锅碗瓢盆,点起蜂窝煤炉……有些人则是还没有收市,在犹豫着是否该在这雪夜里把档口最后一点食物卖完,之后再回家去好好睡一觉。

然而此刻,初雪方至,在这里摆摊的小贩,竟似比街上的行人还要多。

在这理应作为分别之地的路口,明远忽然一跃而下,笑着对向华说了一声:“去吧!”

向华熟练无比,从怀里掏出一贯钱,问明远:“郎君,这回是什么由头?”

“汴京城初雪,就说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赏雪,请众位一起喝杯热酒——”

明远笑着说。

这算什么理由?

可向华才不管着到底是什么理由,“唉”了一声,转身就跑。

“请这些人赏雪喝热酒?”

种建中在旁听得有些哭笑不得。

向华咚咚咚地跑去,给遇见的第一小贩塞了一把铜钱。只见对方喜极,冲向华做了好几个揖,谢过好心人的体贴馈赠,然后开始收拾,看样子是收到明远的钱之后便下了决心,收摊回家,坐在火炉边暖和暖和。

也有小贩在收到向华的铜钱之后,不容推却地塞给向华两个面茧,或是一小包杂嚼,硬要这个半大小伙收下,否则他们也不愿空手接下向华递过来的钱。

“汴京城里这些,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计打拼的人……他们每一个都很可爱!”

明远这时也已跃下马背,正牵着踏雪,站在距离种建中不远的地方。

他望着眼前这一幕,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句感慨——踏踏实实生活的人们啊,每一个都值得被生活善待。

能为这些奋力生活的普通人在当朝宰执面前说上一句话,明远自感十分荣幸。

只是明远没想到,身边人此刻在内心默默地补上了一句:你也很可爱……

突然,明远留意到了身边默默凝望自己的灼灼目光,自然而然地别过头,望着种建中。

“师兄?”

“师弟在汴京城中所行之事,无不是预先考虑,照顾到他人的生计。如此心怀众生,先生与师兄们在陕西,想必都会很欣慰。”

种建中清一清嗓子,正色回答。

答得冠冕堂皇,口气有点像教导主任吕大临。

他的坐骑那边,裹着大氅的种师中甚至扭了扭身躯,在马背上晃了晃。

明远一双明亮的双眼安静望着种建中,似乎想看出他这样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下面,究竟藏着什么深意。

“我是想说……是我上次唐突了师弟,惹恼了师弟,以后必不会再如此。”

种建中咬着牙说。

“日后我自会谨守规矩礼数,而远之在我面前,实在无须拘束……”

“嗯!”

明远没精打采地回应了一句。

“过去的事……”

他原本想要回复一句: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谁曾想,他的眼光一旦触及种建中的视线,便被那对专注而炽烈的眼神纠缠住了再也无法挪开。

这位种师兄,正站在汴京城铺天盖地落下的初雪中,双眼清亮如星河,灼灼地望着明远。

他口中说着那些“不再唐突”之类的套话,眼里却分明在说另外的——

我不会勉强你,但我永远等着你。

第126章 百万贯

冬至之后不久, 就进了腊月。

在腊月初八这天,明远喝到了寺庙之中熬煮的“七宝粥”和“五味粥”1,心想, 这便是后世的腊八粥了。

当然这腊八粥并不完全是“免费”的, 汴京城中的各家寺庙在向信众与路人分发腊八粥的时候, 同时也会化缘下一年上元节灯会的香油钱。

募捐通常是明远最不喜欢的“金钱交易”方式。按照试验方制定的规则,他是不能在“非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将钱花出去的。

但这次对明远来说毫无问题:他只要声称, 这些美味的腊八粥给自己带来了“愉悦”与“满足”, 1127就只能同意他把大把的钱钞当做“等价交换”, 捐给寺庙。

毕竟“愉悦”与“满足”,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腊八之后,汴京百姓人人忙年,明远的朋友们也不例外。苏轼、蔡卞、贺铸……这些公务员朋友们为了赶在衙门封印之前把大部分公务都处理完,天天加班加点;薛绍彭和种师中在为了国子监的考试而奋力冲刺;而李格非等人则大多返乡, 祭祖过年。

明远:这些与千百年后他本时空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嘛!

但如此一来,明远的日子就显得格外清闲, 他甚至有空在自己家中,燃一炉清香, 再泡一壶茗茶, 顺手将这些日子里收集的各色古董文玩和书画好好整理,让1127帮忙留个档什么的。

忽听外面脚步声急促, 明远的客厅外出现薛绍彭的身影。

“道祖兄考完了?”

明远只要看到薛绍彭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就知道国子监终于放大假了。

“是呀!”

薛绍彭往明远花厅中的躺床2上一摊, 手脚支开,摆出一个标准的“大”字形。

明远:怎么现在都和种师中小朋友一个德性了?

只见这位薛大衙内深吸一口气, 忽然间鼻翼扇动, 似乎是闻到了什么, 连忙翻身坐起,四处看看,终于见到了明远桌案上一只小香炉。香炉中青烟袅袅,室内那种清雅幽淡的速沉香味正是来源于此。

“远之,你终于把它带到汴京城里啦!”

薛绍彭又惊又喜。

此刻在这只小香炉里轻快燃烧着的,正是一种以煤粉混合着香料一起制成的梅花形香块。

去年元日,明远就曾经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薛绍彭。当时薛绍彭爱不释手。

但前一阵子他刚来汴京没多久,就被家人“押送”去国子监读书了,随身没有带够熏香用的物事,平日里最喜欢焚香的薛绍彭因此感觉,在国子监日子,好像又难熬了几分。

明远点点头,笑着说:“刚来京城时,在各香行里一逛,发现京里人都喜欢自己‘合香’,便以为这种梅花香饼不会有什么市场。但现在看起来,也卖得不错。”

这种用模子压成梅花形状的香饼,是山阳炭厂的副产品——制作蜂窝煤时筛出特别细的煤粉,混上木粉和香料,浸湿后用模子压成形状,最后晒干,就制成了这样的小块香饼。

它的优点是耐久,缺点是香型单一,不方便喜爱风雅的士大夫自行调配。

因此明远原本不想在汴京市场主推这种香饼产品。而朱家桥炭行那里,一开始只是将这种香饼作为赠品,送给蜂窝煤购置较多的“大客户”。

谁知这一赠送,渐渐地汴京城里用的人多了,也就有不少人喜欢上这个,到朱家桥炭行来问,能不能单独买。

明远这时才对本时空的居民到底有多爱香,有了一个准确直观的认识。

除了日常焚香、熏染衣物之外,汴京的大户人家出行,马车内也要熏香,不止是马车内,就连马车两侧,也各自挂着一枚碗口大小的铜制镂空香炉,内置点燃的香块。随着马车徐行,两边的香炉中便不断溢出香烟,令这马车成为真正的“宝马香车”。

而炭行所出的梅花香饼,则因为容易点着而又耐久,最适合挂在“宝马香车”两侧,立时成为了被大户人家所青睐的香饽饽。

等到这梅花香饼真正上市,小门小户的汴京百姓也发现,这香饼味道清新好闻,点上一饼,室内能香一整天。而且价格便宜,不用费心思专门去调香。

一时间这梅花香饼竟意外地风靡起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4 http://sz51766.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