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功劳记在我身上,他们能有今天,关键还是靠自己,我只起到了引导作用。”岑若楠笑着说,“当然,他们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确实很替他们高兴。其实,不止他们在变,全村人都在变。”
“没错。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懒,现在都变得勤快起来了。”孙剑武点头说,“勤劳致富,用不了多久,我们村会由出了名的穷,变成出了名的富,好让别人夸我们村,看得起我们村,羡慕我们村。”
“必须的。”岑若楠很有把握地说,“现在全村人都在为脱贫致富而努力奋斗,黄栀子一定能种好,罐头笋厂也一定能办得红红火火,用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让别人称赞和羡慕。”
“这一切都因为有你。”孙剑武由衷地说,“若楠,你呀,真是我们云杣村的大福星哪!云杣村有了你,才有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别恭维我,我可不会报答你。”岑若楠风趣地说句,咯咯一笑。
“要说报答,也应该是我报答你,是全村人报答你。”孙剑武笑着说,“不过我知道,你不要报答,只想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既然知道,还这么说,这不是废话吗?”岑若楠打趣道,“好了,别再给我唱赞歌了,现在回去吃饭吧。”
“也是,天快黑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孙剑武往门外看了看,“若楠,你上我家吃饭吧,手伤成这样了,做饭不方便。”
“谢了,雪梅姐已经在村委会厂房里帮我做饭呢。”岑若楠笑眯眯地说“哦,忘了告诉你,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到村里吃饭。中午还剩下了那么多菜,过会儿大家一起把菜吃掉,借机商量下开业庆典。”
“哦,是这样呀。”孙剑武高兴地说,“行,那我们现在就去村里。”
于是,孙剑武和岑若楠走出了厂房,沿着暮色笼罩的小路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讨论着如何举办这个开业庆典。
经过一番商讨,他俩一致认为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开业庆典,把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以及相关的领导都请来,以答谢他们的帮助。
正因为这样,明天得好好做准备,后天再举行这个隆重的仪式。
……
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使人感觉到相当温暖舒适。
在厂房前面,岑若楠孙剑武等人正在忙碌着。
孙剑武和何金良帮着孙师傅那帮人搭建主席台,他们认真仔细地干着手中的活,连一个无关紧要的不足之处也不放过。
必须做到结实牢固,不能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必须做到气派美观,好让所有人看了赞不绝口。
不为别的,就因为县委书记要大驾光临。
主席台搭建完后,岑若楠亲自仔细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任何问题,才松了口气,白里透红的脸庞上露出满意的笑,伸出大拇指冲孙师傅他们晃了晃,由衷地夸赞他们手艺高超,做事认真仔细。
这时,杨雪梅拿着红绸子对联走了过来,交给孙剑武挂上去。
由于上次事故还历历在目,岑若楠特意叮嘱孙剑武小心行事。
虽然言语平淡,可孙剑武内心感到了一阵温馨,甚至还有些感动,因为他把这一声声叮嘱当成了关心体贴,甚至是爱意。
他心血来潮似的立正,伸出右手向她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汗津津的脸上绽出帅气的笑,嘴里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不出任何事故。
岑若楠冲孙剑武嫣然一笑,不自主地走上前,伸手扶住楼梯,看着他拿起红艳艳的对联往上爬,时不时叮嘱句小心。
杨雪梅扶住楼梯的另一边,瞅着着岑若楠笑,半开玩笑地说:“这么关心剑武,是不是把剑武当成宝贝揣在怀里呀?”
岑若楠故意绷起脸叱道:“别开玩笑,好好扶住楼梯。”
“放心吧,不会把你的心上人摔着的。”杨雪梅说罢哈哈笑起来。
岑若楠不知说什么好,就腾出只手伸过去拍了下杨雪梅。
杨雪梅逗道:“哟哟哟,还撒娇呢。不过,你这样子更好看了,要是剑武瞧见了,非活活迷死不可。”
这些话随风飘进了孙剑武的耳朵里,他却假装没听见,一句话也不搭,只认认真真挂对联,心头倒是涌动着甜蜜与快乐。
岑若楠将话填话:“在老姐面前撒撒娇,不也是应该的嘛。”
杨雪梅直截了当地说:“哪是在老姐我面前撒娇呀,你是在剑武面前撒娇嘞。”说罢又哈哈笑了两声。
“去你的!”岑若楠又拍了下杨雪梅,笑嗔道,“哪有这样开玩笑!”
这时,孙剑武挂好了对联,低头对着岑若楠问:“挂正了没?”
岑若楠交代一声杨雪梅好好扶楼梯,然后转身往后走了几步,对着在风中轻轻飘动的对联仔细看,末了扬声说句:“正了,没问题。”
孙剑武冲岑若楠打了个表示成功的手势,便动身下楼梯了。
这会儿,何金良和郑应明也把另一边的对联挂好了。
接下来就是拉横幅了。
拉横幅有一定的难度,加上这么大的横幅,拉起来自然就更难了。
于是,便由孙剑武、何金良和孙师傅共同负责把横幅挂上去。
孙剑武拿住横幅的一头,往岑若楠和杨雪梅扶住的楼梯走过去。
岑若楠看到孙剑武踩着踏板往上爬,忍不住又叮嘱他小心。
这回杨雪梅倒不再趁机开玩笑了,只是颇有意味地冲岑若楠挤眼。
耳边没响起刚才的那些玩笑话,孙剑武倒是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他甩甩头,兀自笑了笑,继续小心翼翼地沿着楼梯往上爬。
另一头,何金良也一边踩着楼梯往上爬,一边时不时往孙剑武这边瞟一眼,好保持一样的高度,这样拉起横幅来会容易些。
孙师傅尽量与何金良和孙剑武保持相同的高度,在中间托着横幅。
没过多久,他们三人终于把横幅挂了上去。
郑应明站在离主席台四五米远的地方对着横幅,左瞧瞧右瞅瞅,仔细观察有没有平,最后敞开喉咙叫声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