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见他言语质朴,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便知道这真是一家庄户人。
谢府家大业大,来打秋风的人自是不少,谢荣只当他们也是借了葛先生的光来打秋风的,便试着问了几句。
宋大庄等人本就没见过这样尊贵的人,又是有求于人,自然是知无不言,不一会儿的功夫便被谢荣问了个一清二楚。
得知这些人全家逃荒而来,又无甚本事,谢荣越发确定了他们就是来打秋风的。
看在自家三老爷跟葛先生的交情的份上,这些庄户人还得好好安顿才行。
谢荣想了想,便试探道:“那你们一家来了定阳,可有什么打算?”
若是要钱就简单了,拿百十两银子打发了也就罢了,有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一家人在这里安家。
如果以后再来,无非也就是几两银子打发了事,谢三老爷虽然不管家,养活几个庄户人还是轻而易举的事。
如果不要银子,想要住的地方,谢府的空宅子多得是,庄子上也有许多地方可以住人。
所以谢荣得先问问宋家想要什么。
宋大庄想起早上出门前云初的叮嘱,便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们想在这里落籍,还请三老爷和荣管事帮帮忙。”
既然不准备回宋家村,那就直接在定阳落籍好了,以后安家置业都方便。
“落籍?”谢荣没想到他们只有这么点儿要求,不敢置信地又问了一遍,“除了落籍呢?还有什么要求?”
宋大庄想了一会儿,说道;“哦对了,要是有合适的中人,也请荣管事介绍一个,我们想租个房子住。”
谢荣应付了那么多来谢府打秋风的人,还是第一次遇到宋大庄这样要求这么低的。
大宁朝为了限制流民的出现,是不能随便变更户籍的,宋家从千里之外的兴陵而来,手里只拿了一份昌高开出来的路引,若是要直接在定阳落籍是很难的。
但是这对谢家来说却是举手之劳的事,不用谢三老爷出面,谢荣就完全可以答应这个条件。
宋家人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平民百姓,又有葛文清的亲笔信推荐,人品来历都是信得过的。有谢家作保,在定阳落籍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至于介绍中人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宋家不找谢家人举荐,自己去茶馆或者街上打听一下就能找得到中人。
宋家提的这两个要求,对谢荣来说都是不需要谢三老爷首肯,自己就能拍板答应的事。
听宋大庄说准备自己租房,并不准备借住谢家的宅子,谢荣不由得开始重新打量眼前这三个人。
依然是畏手畏脚,满口土话的庄户人样子,没想到却有几分骨气。
谢荣问了几句,确定宋大庄再也没有旁的要求,便答应了下来,又问了他们如今住在哪里,让小厮一会儿寻了中人就带去找他们。
听谢荣答应了帮他们落籍,宋大庄顿时喜出望外,连连跟谢荣道谢,又请他代自己感谢谢三老爷。
留下客栈的名字地址,宋大庄父子三人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谢荣看着宋家人兴高采烈的背影,不由得笑了。
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实诚的人,难怪葛先生都这么看重宋家。
宋大庄三人径直回了客栈,宋王氏等人都等得急了,连忙上前询问。
“成了,成了,谢家都答应了!”宋大庄喜笑颜开,大声说道,“那荣管事是个再和气不过的人,听了咱们的事,一口就答应了帮咱们落籍!”
落了籍,他们就是真正的定阳县人,也有资格在这里世世代代地居住了。
听说谢家答应帮忙,大家都松了口气。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谢家小厮带了一个年约三十几岁的男子来客栈里找宋大庄。
“宋老爷,这是尤中人,对县内外的宅子、铺子、田地庄子都极熟悉的,宋老爷若是想租宅院,找他最是妥当。”
那尤中人在定阳县也是数一数二的中人,听说谢家找他,哪敢怠慢,立马就跟着谢家小厮过来了。
“宋老爷,在下尤胜,若有什么用得着在下的地方,您尽管说。”
宋大庄连着被人叫老爷,又不好当面解释,急得脸都红了。
宋王氏见状,便开口替他回答道:“尤中人,你这儿还有田地卖吗?”
他们是庄户出身,即使到了定阳,还是想着种地为生,有了田地,他们才有安全感。
那边宋王氏和尤中人说着话,云初悄悄递了一锭碎银子给宋贵,让他去送送谢家小厮。
宋贵是见识过谢府的富贵阵势的,想着人家帮忙,总不能让人白跑一趟,便将碎银子塞给那小厮,又送了小厮出去,请他代为向谢三老爷和荣管事致谢。
那小厮原想着给宋家人跑腿是个没油水的活计,万万没想到这群乡下人居然还懂得打赏自己,顿时惊喜不已,回去跟谢荣复命去了。
打发了谢家小厮,云初走过来听尤中人和宋王氏说话,正好尤中人正介绍着定阳县附近的庄子。
“……太太有所不知,咱们这里有山有海,又离京城不远,南方那边要进京,都要经过咱们定阳,因此咱们这儿多是做山珍和海货生意,还有开南北铺子的,种地的田庄倒不如南边儿多。”
眼前这位宋老爷宋太太虽然看着土气,却是谢荣介绍的,因此尤中人说得很实在。
“况且现在刚过了秋收,田庄转手的实在不多,都要等交了粮清过账,到冬日里才可能有卖田地庄子的。”
? 第070章 看房
宋大庄和宋王氏听他说得有理, 只得暂时歇了买田地的心思。
只是他们要在定阳县落籍,肯定不能一直住在客栈里,宋王氏便琢磨着先租个宅子住下。
说到宅子, 尤中人的话就多了起来。
“若说宅子,这县城里就没有比我更熟的了, 只不知宋老爷宋太太是想租个什么样的宅子?是想要大一些的, 还是小一点儿的?是想要热闹的地段,还是清静的?想住东城还是哪里?要不要带临街铺面的宅子?”
尤中人这一连串问题问下来, 连宋王氏也犯了难。
她哪里想过租个宅子还有这么多要考虑的,要是依着她, 那肯定是租个最便宜的, 哪怕是大杂院也行啊,暂且先对付过这个冬天,等过了这段时间,他们再或租或买几亩田地, 有了地,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
可是他们一家人可以住大杂院, 难道让云初也跟着他们住大杂院去?
云初从京城到宋家已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跟着他们一路逃荒也是没有办法, 到现在还要委屈她住大杂院?
再说,云初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就算是知道她守了寡,依附着娘家过活,那大杂院人多眼杂乱糟糟的,难保没人会打云初的主意。
不说别的, 只为了云初的安全, 她也不敢带着云初去住大杂院。
云初看宋王氏皱着眉头不说话, 转念一想便知道她在顾虑什么。
她看向还在等着宋王氏答复的尤中人,想了想便问道:“尤中人,不知这县城里哪里住着方便,我们家人口多,孩子又小,还是寻个清静的地段住着好。”
听云初这么一说,尤中人便知道,宋家人比较注意安全和生活的便利性。
“若说住着方便,那自然是南北城附近了,这两个城门日日都有人进出,进城卖菜卖柴的都打南北城门这两边进来,只不过有一点,这南北城住得多是摊贩走卒短工之类的平民百姓,您要是想寻个清静,那还是住东城合适。旁的不说,咱城里的甜水井属东城那边最多,吃水就方便多了。”
这个时代没有自来水,吃水主要是靠井水,但是这井要打出来才知道是甜水还是苦水,所以水质比较好的地段,住的人自然就多了。
云初深知水质的好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听尤中人这么说,便决定去东城找宅子了。
“那咱们先去东城看看吧,我们一家十几口人,有没有合适的宅子?”
尤中人忙说道:“有的,您家人口多,找个不大不小的宅院就好,若是不要临街带铺面的,租金还能便宜点儿。”
云初问道:“若是这不大不小的宅子,租的话要多少钱,买的话要多少钱?”
尤中人想了想,说道:“娘子有所不知,咱们县城里做生意的商人多,因此东城那边可租的宅子倒是不少,卖的却没几个,毕竟那边地段好,许多人都愿意买了宅子,再租出去吃租钱的,若不是家里有事或者急用钱,轻易不会卖东城的宅子的。即使有卖的,也都是多多少少有些毛病。”
尤中人这么一说,云初就明白了,东城的房子最保值,所以房主都不愿意卖,若是出售的房子,大多数都有问题。
“若是价钱,有二三十间屋子的两进宅院,一个月租金约莫要一吊五百钱到两吊钱,若是带铺面的,两三吊钱也不一定能租得到。若是买的话,至少也要四五百两银子。”
定阳县富庶,来往商旅和进出京城的贵人极多,是以租金和房价都很高。
听到这个价格,宋王氏等人先是大大地吃了一惊,接着不禁垂头丧气。
他们如今连一个月的租金都拿不出来,更不用说买宅子了。
云初听了这个价格倒觉得没什么,跟京城动辄几千上万两一间的宅院相比,定阳县的房价已经很亲民了。
“那劳烦尤中人给我们寻几个合适的宅子,最好尽快就能去看看,或租或买都可以。”
他们住一天客栈就要多花一天钱,而且处处都不方便,还是早点儿租或者买个宅子划算。
尤中人答应回去给找找,明天一早就来带他们去看房,便告辞离去了。
宋王氏看着云初,半晌才叹气道:“云儿,咱们这一大家子实在是拖累你了。”
宋家现在实在是穷,一路吃用全都是用的云初的银子,每次想到云初是卖了祖传的方子才养活了他们一家人,宋王氏都既愧疚又难过。
云初安慰道:“娘说得哪里话?要不是娘,如今我还不知道落在哪里呢!如果不是有爹、娘,还有哥哥嫂子们这么照顾我保护我,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可要怎么活呢?”
她不缺银子,也不会把这点儿银子放在心上,在她心里,宋家人对自己的恩情是不能用银钱来衡量的。
要不是宋家人帮忙,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怎么可能走这么远的路到定阳县。
在这个时代,她一个孤身女子别说带娃了,活下去都很艰难。
“娘,咱们是一家人,就别再说两家话了,以后咱们留在这里,都会过上好日子的!”
云初一番话说得众人都高兴起来,纷纷附和。
“妹子说得对,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爹,娘,我们以后一定好好过日子!”
“娘放心,等安顿下来我们就出去做工,肯定能赚钱养活一家人!”
之前在昌高城外的集市上,大家觉得前路未卜的时候,都想过自己能做什么,才不会被饿死。
除了种地,他们还能干啥?
男人们想着他们可以做短工,反正他们有一把子力气,出力就能赚到钱。
女人们则商量着,她们可以做点儿针线活,或者浆洗缝补,或者支个茶水摊,做点儿小食,即使赚得不多,也能贴补家用。
城里生活花销虽然大,可是赚钱的地方也多啊,如果还在乡下,女人们哪里有赚钱的机会?
所以这次到了定阳县,大家还是斗志满满,都想着怎么找个挣钱的营生。
他们一家十几口子人呢,大人们全都能干活,只要踏实肯干,难道还能饿死?
吃了这一路逃荒的辛苦,大家都仿佛获得了新生。
他们没有被洪水淹死,没有兴陵城外饿死,没有染上时疫,没有被乱民打死,他们一家人都好好的,就是最大的财富!
还有什么比逃荒更苦?只要能好好活着,什么都不算苦!
宋王氏看着一大家子人,欣慰地含泪点头。
对,只要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结果,他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好的!
次日,宋家人才吃过早饭,尤中人就来了。